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茶聖也誇“絕絕紫”在貴州望謨邂逅八步紫茶

2023-03-26 17:59:1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3月26日電(盧志佳)紫色的茶葉,你見過嗎?早春三月,萬物萌發,貴州省望謨縣郊納鎮郵亭村的片片茶園裏,茶樹正在熱烈抽芽,仔細觀察能發現,這裡的茶樹新芽竟是紫色的。

  3月25日拍攝的芽頭和嫩莖均為紫色的紫茶樹。新華網 盧志佳 攝

  3月25日一早,在雲霧裹挾的郵亭村八步紫茶基地裏,當地的布依族群眾正在舉行一場採茶比賽,這是當地首屆“紫茶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數十名選手身着民族服裝、斜挎茶簍,穿行在茶隴之間,手指不停地飛舞,一捏一提一放,茶芽便裝茶簍……近兩年,紫茶産品頗受“茶圈”高端消費群體推崇。紫茶之鄉郊納鎮雖地處偏僻,卻也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茶人茶商們相聚在此,共品茶香、共論茶道、共商茶事。

  3月25日,雲霧裹挾中的望謨縣郊納鎮八步紫茶基地。新華網 盧志佳 攝

  郊納自古産茶,據貴州大學茶學院普查統計,郊納鎮境內有8.6萬餘棵古茶樹,樹齡千年以上4株,其中樹形巨大的“古茶樹王”,樹齡竟有1700多年。每到冬季,圍坐在屋內火塘旁,擺上茶罐,紫茶葉用爐火緩慢煨烤,眾人飲茶聊天——這是郊納鎮群眾世代相傳的飲茶習俗。

  3月25日,參加採茶大賽的選手們在貴州省望謨縣郊納鎮郵亭村的八步紫茶基地採茶。新華網 盧志佳 攝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很多人聽過《茶經》的開篇之句,卻不知道“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如此評鑒茶樹的優次:“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即紫的品種為好。當然,古人認為紫芽更好,或許僅與他們尚“紫”的風氣有關,但今人用科學手段做了論證。中國茶葉科學研究所曾受邀對望謨紫茶(八步茶)進行樣品檢測,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其原生品種根、莖、葉、芽、果、花均為紫紅色,其游離氨基酸、水浸出內含物、花青素極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綠茶的30至50倍……

  3月25日,望謨縣郊納鎮的布依族婦女給小朋友演示如何採茶。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紫茶雖好,卻很難得。記者在郊納走訪了古茶樹園,也在利用古茶樹資源繁殖出來的紫茶基地裏觀察,並不是每棵茶樹發芽都為紫色,一棵紫茶也不是每個芽頭都為紫色。據當地人介紹,紫茶只是在嫩葉初發時呈現紫紅色,開展到三、四葉後就會恢復綠色,郊納鎮發展的1萬多畝紫茶園,也還要慢慢選育,培育出性狀穩定、明顯的紫茶。

  3月25日,一位身着布依族服飾的制茶師在郊納鎮紫茶文化節制茶大賽現場手工炒茶。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紫茶基地不遠處的郊納鎮納江社區鄉愁廣場上,來自全縣的制茶選手們正在激烈比拼手工炒茶技藝,殺青、揉捻、做形、烘乾……空氣瀰漫着濃濃的茶香。制茶比賽,也折射着當地政府的良苦用心。紫茶受追捧,但郊納鎮的一些紫茶茶青,卻被外地茶商以原料價收購,要把利潤留在當地,必須要全産業鏈式發展紫茶産業。

  3月25日,一位制茶師在郊納鎮紫茶文化節制茶大賽現場手工炒茶。新華網 盧志佳 攝

  一方面,望謨縣郊納八步農業綜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來帶動農戶參與茶産業發展,主要從事基地的發展和管理。另一方面,當地整合各項資金2356萬元,建設了集生産、研發、參觀為一體的紫茶加工總廠,每天最大能吞吐茶青1.2萬餘斤,生産成品茶2400余斤,可以滿足郊納鎮及周邊鄉鎮茶葉加工需求。

  3月25日,一位茶藝師在郊納鎮紫茶文化節制茶大賽現場展示茶藝。新華網 盧志佳 攝

  以郊納鎮為核心基地,望謨縣秉承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生態為本、科技驅動,以提升品質、打響品牌為重點,以打造中國紫茶大縣為目標,將産業向鄰近適合種植紫茶的打易鎮、邊饒鎮、新屯街道等7個鄉鎮(街道)逐步推廣。目前,望謨縣累計完成八步茶種植面積2.19萬畝。

  3月25日,參加採茶大賽的選手們在貴州省望謨縣郊納鎮郵亭村的八步紫茶基地採茶。新華網 盧志佳 攝

  3月25日,一位制茶師在郊納鎮紫茶文化節制茶大賽現場手工炒茶。新華網 盧志佳 攝

  3月25日,郊納鎮的布依族群眾在採茶大賽現場演唱民歌。新華網 盧志佳 攝

  3月25日,郊納鎮紫茶文化節制茶大賽現場。新華網 盧志佳 攝

[責任編輯: 吳雨 謝素香]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6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