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打好“産業牌” 奏響“振興曲”

2023-03-25 09:25:20  來源: 貴州日報

打好“産業牌” 奏響“振興曲”

——我省乘勢而上以産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春分時節,多彩貴州廣袤大地,處處透著春天的蓬勃生機。

  耕種繁忙。金沙縣清池鎮漁河村種植大戶謝邦奎在地裏忙著起壟、播種,“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有賺頭,‘一季雙收’效益好”。

  春茶飄香。雷山縣16萬畝茶園迎來採摘季,連綿起伏的茶山沁人心脾。望豐鄉望豐村種植戶石聲榮滿心歡喜:“200畝茶園每年茶青有3萬斤左右,總收入有七八十萬元。”

  嫩苗吐綠。遵義勞侖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一片忙碌,現有智能育苗溫室1.6萬平方米,新品種示范基地200余畝,年産辣椒、茄子等嫁接苗和穴盤實生苗6000萬株。

  田疇鄉野,一個個産業興旺的場景,彰顯著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強勁動能。

  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重中之重。乘勢而上開新局,貴州以産業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實施發展鄉村産業五年行動,做好“土特産”文章。進一步優化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和標準化生産,做優做強産業鏈,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産業支撐。

  圍繞“土特産” 做大特色優勢産業

  春風吹茶香,“爭鮮”正當時。

  清晨,湄潭縣永興鎮流河渡栗香公司茶葉基地騰起陣陣薄霧,一壟壟翠綠的茶樹蜿蜒起伏。茶園裏,數名茶農腰挎竹簍,穿梭于茶叢,雙手嫺熟地在茶樹上來回“飛舞”,採下一縷縷“春”的味道。

  “由于管護得當,今年的茶青品質不錯,我們正在抓緊採摘,爭取賣個好價錢。”茶農冉建君對豐收充滿期待。

  一葉生一業。2022年,湄潭縣茶葉種植面積60萬畝、茶葉産量6.9萬噸、産值64.74億元,全縣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來自茶産業,連續三年位居“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

  貴州,92.5%的面積是山地和丘陵,耕地零星破碎。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産業,是破局的根本出路。

  遵循山地經濟規律,貴州立足資源稟賦,著力在特色上做文章,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産業,打造了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業特色品牌。

  2022年,全省辣椒、刺梨、藍莓等種植面積保持全國第一;綠色蔬菜標準化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國重要的夏秋蔬菜生産大省;獼猴桃、火龍果、刺梨等産業居全國前列;生豬、食用菌等産業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廣袤田野間,一個個相對集中連片的特色産業基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成為一個個蓬勃發展的支柱産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納雍縣厙東關鄉,萬畝瑪瑙紅櫻桃花進入坐果期,“早春第一果”呼之欲出;在黔西市,5279畝羊肚菌採收正忙,鮮菇50元一斤的價格讓種植戶喜笑顏開……

  緊緊扭住鄉村産業不放松,貴州持續做大做強特色産業,鄉村振興的動能更加強勁,農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紅火,希望的田野展現出無限生機。

  瞄準大市場 促進鄉村産業升級

  “早上剛發一車貨去上海呢!最近訂單不斷,我們承諾從採摘到端上餐桌不超過24小時。”3月2日,龍裏縣家庭農場主王明強一見到龍裏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羅秀,就開始報喜,沒想到,賣入香港市場的豌豆尖180元一斤,土特産比“洋玩意”還值錢。

  龍裏縣灣灘河鎮,緊鄰省城貴陽,區位和農業資源優勢明顯,2017年獲批“中國豌豆尖之鄉”之稱。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該鎮瞄準粵港澳等大市場,通過“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的方式,打造豌豆尖等富民産業。

  王明強看準商機,于2021年辦起了家庭農場,示范種植200畝豌豆尖核心基地,主動對接大型超市、蔬菜供應商,架起了全鎮8000余畝豌豆尖銷往北上廣等地的橋梁。

  在省外大市場暢銷的“黔貨”,不僅僅有來自大山的豌豆尖。

  在烏蒙山區深處的畢節七星關茂源家禽養殖有限公司,每天10萬枚雞蛋的訂單,是貴州“土特産”闖入深圳市場的試金石。而此前,茂源雞蛋早已拿下了廣州槎頭蛋品批發市場宏達蛋品批發部40%的訂單。

  納雍“滾山雞”,同樣“滾”出了一片天地。

  “現在,我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深加工,一只‘滾山雞’身價能翻10倍。”貴州百鳳亭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進言語中難掩自豪。憑著過硬的品質和品牌推廣,“滾山雞”身價暴增。2022年1至8月,該公司“滾山雞”産業銷售額突破9000萬元。

  種得好、養得好,還要賣得好。貴州立足資源優勢的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持續培育壯大“一縣一業”,按照“穩生豬、增牛羊、擴家禽、促水産、興奶業、養特色”的發展思路,挖掘增産潛力,提高規模化養殖比重和生産能力,打造了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0個,積極推動“黔貨出山”。貴州正奮力在山地農業規模化上尋求突破,加快推動鄉村産業升級。

  做強産業鏈 推動農業“接二連三”

  走進位于水城經開區的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自動清洗、高溫殺菌、灌裝……經過多道工序,一顆顆刺梨果被加工成18種産品。

  “種植與加工是‘孿生兄弟’,老百姓在地裏種出‘新滋味’,廠裏賦予‘新身價’,缺一不可。”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錢品説,公司不僅“消化”了水城區出産的全部刺梨鮮果,還做精“原字號”“食字號”,通過延長刺梨産業鏈,打通上下遊,帶動刺梨種植戶增收致富。

  如今,水城區已形成集規模種植、精深加工、産品研發、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鏈刺梨産業體係,實現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為推動農産品加工業由“初字號”轉向“精字號”,貴州通過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扶持壯大加工企業、推動科技工藝創新等舉措,支援加工企業聚焦主導産業,打造集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生産、便利化服務網絡于一體的農産品精深加工集聚區。

  2022年,貴州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59%,農産品加工業從“初字號”轉向“精字號”,生態“黔貨”已成為時尚潮品。

  陽春三月,黔西市大關鎮丘林村桃李花競相開放,公路兩旁粉白相間,一幅明艷立體的春日畫卷映入眼簾,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和3000余畝特色經果林,丘林村打造集觀光、休閒、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區,擁有特色民宿、農家樂39家,每年吸引遊客10余萬人次,形成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格局。去年,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38萬元。

  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轉變。各地不斷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從賣産品向賣風景拓展,帶動鄉村旅遊、餐飲、民宿、康養等發展,推動農業“接二連三”。

  産業花開百姓富。當下,貴州高原之上,産業興旺正領航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願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記者 趙勇軍 吳傳娟)

[責任編輯: 吳雨 謝素香]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6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