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平塘特大橋項目總工程師紀登貴:以技術創新攻克難關

2023-03-21 09:31:48  來源: 貴州日報

  早春二月,平塘縣通州鎮平裏河村“漢雷香”種植基地,金燦燦的柑橘挂滿枝頭。村民們有的忙著採摘,有的在移栽幼苗,一派“人勤春早”的景象。

  果林之上,平塘大橋隱于雲端。這座擁有世界最高混凝土橋塔的大橋2020年建成,被譽為“天空之橋”。

  這座宛如九天飛龍的大橋給平裏河村帶來了巨大變化。村民還記得,2016年的那個春天,隨著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上百名建設者的到來,平塘大橋開工的喜訊傳遍山村。

  紀登貴是平塘特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呼和浩特人,身材高大壯實。這是他第二次在貴州主持修建大橋。按規劃,16號、17號兩個主塔樁基首先開挖,但問題來了。

  這不是一般的樁基——16號主塔臨近槽渡河邊,要挖24個55米深、直徑3.6米的樁基;17號主塔臨近山脊,位于一個山丘之上,同樣要挖24個深度47米、直徑3.5米的樁基。怎樣施工?採取什麼樣的工藝?怎樣保證安全、品質、進度?項目領導、同事和工人們把目光一齊投向了紀登貴。

  “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源于高度太高。”當一個個困難擺在面前,紀登貴清楚感覺到平塘大橋將是對自己的一場大考。

  16號塔高332米,是目前為止同類橋型世界第一高塔。從樁孔挖掘,到出渣工藝、承臺建設,項目每往前推進一步都會面臨傳統施工工藝的挑戰。比如,安裝起350米高的4臺塔吊在施工中會發生什麼情況?廠家也不知道。紀登貴回憶,與廠家技術員交流時,他們都説可以,沒有問題。但現實情況卻遠遠超過了説明書的使用高度。而且每兩臺塔吊和兩臺電梯必須安裝到一個塔上,空間交錯布置,又要與索塔爬模施工嚴密配合。

  “高度太高了,又處在峽谷的風口,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工期延誤甚至停工,嚴重時還會釀成禍患。”如何保證機械設備的絕對安全,紀登貴像著了魔,白天想,夜裏想,圖紙一版一版地畫,結構一次一次地算,順利推進時心生喜悅,面對阻礙時不免沮喪。

  這4臺塔吊的安裝高度從沒有過,紀登貴帶領技術人員,對塔吊進行受力復核,對塔底標準節進行加強,同時加裝應力監測係統,隨時關注塔吊健康狀況。

  從進場那天起,紀登貴就開始琢磨上部構造的安裝方案。最開始,他想用地面塔區拼裝節段梁、梁底倒挂運輸節段梁、橋面吊機架設節段梁的方案,雖説可行,但倒挂運梁距離長、重量大,即使有視頻監控等手段,但缺乏直接的視覺刺激,整個吊運過程的安全仍不可控。

  紀登貴只得另辟蹊徑。方案一次次推翻、一次次總結,一個全新的節段梁架設思路開始在紀登貴腦海裏萌芽。2017年在北京召開的平塘大橋上部構造安裝方案評審會上,一位老專家對紀登貴的方案給予高度肯定:“建設這麼一座高橋,上部構造安裝方案很有必要探索一種新的方法,為山區斜拉橋上部構造施工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

  老專家的肯定,增強了紀登貴攻關克難的信心。有了可行的思路,紀登貴又找廠家細化、優化方案。“橋機前懸臂越長、寬度越寬、對回轉越有利,但無形中也增加了橋機的重量。橋機越重,對主體結構越不利,這就需要在矛盾中找到最優的結合點。”于是,紀登貴帶著工程技術人員又開始了一版版的圖紙設計、一次次的計算復核,最終將吊具的重量優化到142噸。

  春去秋來,四季輪回,大橋下的柑橘樹見證了一個橋梁建設者不斷追求創新的過程。2018年9月,紀登貴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終于完成了橋機的加工。2019年3月,幾場春雨過後,橋機拼裝試運作。桃紅柳綠的4月,橋機迎來了節段梁首次正式吊裝。

  那一天,橋機作業異常順利,順利得超乎想像,不僅安全,而且高效。橋機的問題解決了,平塘大橋所有的安裝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那一天,紀登貴攀上高聳入雲的橋機尾部,看著吊機運梁、轉體、落梁、對接,行雲如流水般的安裝節奏,讓他喜極而泣。(記者 曹雯)

[責任編輯: 鄧嫻 劉昌餘]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4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