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電耗倒逼獨山金孟錳業綠色轉型
利用尾氣發電節約電費上千萬元
“發電量1026.4萬度!”
近日,記者在黔南州首套制錳尾氣發電設備顯示屏上看到的數據,若非親眼所見,難以想象,這是獨山金孟錳業有限公司從去年年底至今收集制錳尾氣的發電量。
在尾氣收集發電設備室裏,發電機運轉聲轟鳴繞耳,辦公室主任蔣劍提高嗓門向記者描述了企業利用尾氣發電項目——
“每台制錳礦熱爐裝有10套這樣的環能尾氣發電機組,機組與生産尾氣作用生成電能,全組運行下,機組可為單爐生産節電20%,我們每年單爐生産用電1萬度左右,按照0.54元/度的價格計算,年均單爐生産可省電費1080萬元。”
“公司主要是把錳礦加工成硅錳合金,進一步用作煉鋼的合金劑、複合脫氧劑和脫硫劑。”記者了解到,金孟錳業作為典型的傳統基礎材料企業,高能耗與高效益是企業的“雙刃劍”。
“我們現在有8&這樣的生産設備,其中6&已投入生産,2&在建,若全線開工,單是用電成本都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巨大電耗倒逼企業節能降耗。
2017年,廣西欽州金鋮錳業有限公司綠色轉型如火如荼,4&制錳礦熱爐通過加裝尾氣發電設備,利用燃燒制錳生成的一氧化碳製造成儲存能量的電池,每套設備可為每台礦熱爐節電20%。聽聞兄弟企業高效轉型,作為金孟錳業負責人的陳鋼當即帶隊,驅車趕往欽州考察。
“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會對大氣造成污染,而每台尾氣發電機組200萬元,10&機組為一套設備,花費2000萬元每年給一台礦熱爐節電20%,兩年省下的電費就能收回成本,穩賺不賠!”返程中陳鋼細算其中的生態賬與經濟賬,尾氣發電項目當即提上日程。
2019年,金孟錳業尾氣綜合利用項目形成可行性研究方案。經各方研判和準備,2022年9月,金孟錳業2&礦熱爐加裝的20&環能尾氣發電機組安裝調試完畢,標誌着黔南首套制錳尾氣發電設備進入試運行階段。
除去疫情和春節假期停工影響,尾氣發電設備運行時長不到兩個月,陳鋼對項目充滿期待:“設備運轉正常,尾氣收集體系運轉順利,發電效果符合試運行預期。”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今年給剩下的4&礦熱爐加裝尾氣收集發電設備,把節余電費作為項目資金,加快在建的2&礦熱爐建造進度,算好效益與生態兩個賬本,在持續綠色轉型的基礎上擴大産能。”陳鋼&&。(記者 張弘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