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華全媒+丨“鐵牛”取代耕牛 “小季”也可大收——貴州興義高標準農田春耕一線見聞

2023-02-28 09:07:23  來源: 新華網

  眼下,乍暖還寒,春耕正當時。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頂效街道樓納村,“突突突”的機器聲打破山間寧靜,田裏作業的自動覆膜機,正在為種植水果玉米做準備。

  對于樓納村不少村民來説,今年的春耕有些不一樣——在祖祖輩輩耕種的田裏,他們見到了大中型農機,看到了不一樣的種植方式。田邊的路上,不少村民駐足觀看,今年68歲的黃安玖就是其中一員。

  貴州省興義市樓納村,農機正在田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施錢貴 攝

  “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機器。”黃安玖説,過去他們耕地主要依靠耕牛,鋪地膜要人工起壟、覆土。“我家那塊田只有0.6畝,用牛犁要個把小時,現在用旋耕機幾分鐘就能完成。”他説,前些年雖然有人開始使用小型犁地機,但一般不具備開溝、覆膜等功能。

  “拆除田坎後,破碎的土地變成了適合大中型農機作業的大塊土地。”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前,這裏的田被劃成小塊分屬不同人家,面積最大的只有兩畝多、小的不到一畝,大中型農機進不來。

  樓納村黨支部書記陳再安介紹,為了打消村民顧慮,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前,當地通過衛星定位等技術,做好村民土地確權工作。2022年以來,樓納村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預計在今年插秧前將建成1200畝。“現在,村裏每天都有100多人在施工。”陳再安説,為了搶抓農時,當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春耕同步推進,建完就開始耕種。

  貴州省興義市樓納村的部分高標準農田已經鋪上地膜,即將種植水果玉米。新華社記者 施錢貴 攝

  目前,樓納村村民的收入,仍然依賴外出務工。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樓納村引進了黔西南州弘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到當地發展水果玉米等産業。

  “‘大季(指一年中土地上種植的主要農作物)’種水稻保‘糧袋子’,‘小季(指利用主要農作物收獲後的空檔期種植生長周期短的農作物)’種蔬菜保‘錢袋子’。”該農業公司負責人吳登彪説,以前村民水稻收獲後,往往只種少部分蔬菜自己吃。2022年以來,公司通過村民流轉土地種植水果玉米等作物,既能保證糧食生産,也能增加村民收入。

  吳登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生長期為90天至100天的水果玉米為例,每公斤可賣7元左右,僅“小季”每畝産值就上萬元。“水果玉米收獲後還可以種植水稻,‘小季’和‘大季’都不耽擱。”他説。

  樓納村春耕的這些可喜變化,是貴州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貴州省興仁市屯腳鎮,經過提質改造後的高標準農田種上了蔬菜。新華社記者 施錢貴 攝

  近年來,為了解決大中型農機難以運用、土地地塊零碎等痛點,以山地為主的貴州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累計建成“宜機作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超過250萬畝。(記者 施錢貴)

[責任編輯: 劉昌餘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