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網底築牢 幸福生活添彩
——我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三感”
2月11日,粵黔兩地共建的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舉行揭牌儀式。廣東省中醫院將把先進的技術力量、優秀的管理經驗和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帶到貴州、留在貴州,計劃5年建成中醫綜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推進健康貴州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揭牌將有助於整體提升全省衞生健康水平。這也是讓老百姓實現病有所醫的生動實踐,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
近年來,貴州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問題上持續發力,“七有”網底不斷築牢,民生福祉不斷增進,人民群眾“三感”滿滿。
呵護“一老一小”有溫度
在普定縣白岩鎮金太陽老年公寓,韓爺爺午覺醒來,在護工的幫助下,坐著電動輪椅徑直往書法室“走”去。在書桌前,他提起毛筆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94歲的楊婆婆説:“老年公寓環境好、飲食好。這裡還配置了醫護人員,有任何不舒服,都能及時做好醫療保障服務,很安心。”
讓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養,近年來,《貴州省養老服務條例》《貴州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十四五”貴州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一系列促進全省老齡事業發展的政策和規劃相繼&&,為老人安享晚年提供制度保障。
在呵護老年人的同時,貴州也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推動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開展公立醫療衞生機構托育試點,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3.04個。
全省54家托育機構獲得中央預算內項目補助資金5020萬元,位列全國第2。全省成立優生優育指導中心98家,在全國計生協系統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接下來,貴州將採取更多惠民心、暖民生的舉措,不斷推動“老有所依、幼有所育”取得新進展。
優質醫療下沉有厚度
“感謝您們為孩子成功實施心臟手術,您們就是救命恩人。”1月底,樂樂(化名)家長向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貴州醫院和貴州省人民醫院醫護致謝。
不久前,剛滿月的樂樂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住進貴州省人民醫院。面對疑難雜症,作為輸出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貴州醫院參與了治療,副院長陳會文診斷:“這是一種極為罕見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若在嬰兒期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將有夭折可能。”
在醫院心外科、兒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的通力協作下,陳會文為患兒主刀,手術順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該病例在省醫還刷新了此類複雜手術患者年齡最小的紀錄。
孩子被成功救治,得益於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廣大群眾享受到國內一流的醫療服務。2022年,我省深入實施整體提升衞生健康水平攻堅“七個專項行動”。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獲批,2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工建設,建成縣域醫療次中心50個,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在不斷提升救治能力,保障病有所醫的同時,貴州緊緊圍繞“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的總體目標持續發力,精準高效實施民生兜底保障,強化弱有所扶,及時行動,用更有力度、更有溫度、更切實可感的救助幫扶,全面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
惠民舉措暖心有廣度
“這個公寓環境好、價格合適、住得舒適。”34歲的王成從湖北來到貴州工作,入住了貴陽市青年人才公寓。在異鄉工作最大麻煩之一就是住宿,沒想到很短時間就得到了妥善解決。“公寓裏面綠化好,還有健身房,閒暇時間還可以去鍛煉呢。”
2017年以來,貴陽市人才安居服務有限公司為青年人才提供了3000多套租住房源,讓“新貴州人”住有所居。
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高質量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聚焦“七有”目標,築牢“七有”網底。今年我省的“十件民生實事”包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建、改擴建70所公辦幼兒園,遴選培育公辦義務教育強校計劃項目學校500所,實現1萬名高職高專畢業生進入本科院校接受本科教育。加強醫療健康服務,為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一次結核和白內障篩查,為初中及以上學齡學生進行一次結核篩查;為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一次……
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貴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優化民生服務,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讓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越來越好,更好地享受高質量發展成果。(記者 胡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