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促就業 援企穩崗惠民生
——貴州紮實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
新春伊始,貴州各級人社部門紮實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通過直播帶崗、上門送崗、集中返崗、技能培訓等形式,千方百計促進全省城鄉勞動力就業,讓“就業春風”吹進千家萬戶。
強服務 情暖返崗就業路
1月27日,貴州節後首趟高鐵務工返崗專列從遵義南站緩緩開出,搭載550余名務工人員前往浙江杭州,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拉開了全省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序幕。
免費返崗包車、自駕燃油補貼、健康小藥包、勞務協作站協調轉崗,一項項暖心服務讓務工人員“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守護他們安全返崗、安心復工。
“針對今年務工人員返崗時間早、人員集中的特點,節前我們依託勞動力大數據分析應用&&,開發了返鄉監測統計模塊和返鄉數據監測微信小程序,共收集了39.17萬名務工人員務工地、從業類型、技能水平和節後返崗意向等信息,使我們的返崗服務更加精準和貼心。”畢節市就業局局長陳環説。
為讓年底返鄉勞動力就業有支持、返崗有服務,去年11月貴州就啟動了農村勞動力返鄉(返崗)服務保障專項行動,各級人社部門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返鄉監測和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入戶走訪慰問返鄉農村勞動力26.92萬人次,在火車站、汽車站、高鐵站及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設置服務點2001個,向46.87萬人提供政策宣傳和崗位推薦等服務,確保節後農村勞動力有序返崗復工。
拓渠道 人才引進留得住
近年來,貴州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引進了恒力、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重點企業,為全省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規模提供了産業基礎。全省人社部門依託産業鏈挖掘省內就業崗位,在保障重點企業用工需求的同時,促進更多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以前長期在外打工,對家鄉的發展不是很了解。在人社局組織的參觀活動中,我看到家鄉企業條件這麼好,今年決定在家門口就業,這樣就可以掙錢顧家兩不誤了。”龍裏縣返鄉人員黃有江在與貴州永吉盛瓏包裝有限公司達成就業意向後高興地説。
為確保重點企業用工穩定,黔南州各縣(市)人社局抓住省外務工人員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2400余名返鄉勞動力到當地重點企業開展入企參觀活動,讓返鄉人員進一步了解企業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促進了1495人與本地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春節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招聘服務行動,全州達到復工復産條件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實現返崗復工6.1萬人,其中新增入職員工1835人,用工率達到88.5%。”黔南州人社局就業促進科負責人劉斌説。
結合省內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用工情況,貴州省各級人社部門通過建立企業用工“一對一”對接&&服務機制,及時收集、掌握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需求,密集舉辦各類招聘會、直播帶崗等線上線下就業招聘活動,累計提供企業用工崗位145.2萬個,積極營造春暖雁歸、就業興黔的濃厚氛圍。
重培訓 群眾就業有底氣
“今年企業對技工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以‘定向’方式提供了70余個電工崗位。我們結合節前農村勞動力培訓需求摸底情況,組織有電工培訓需求的群眾開展培訓,助力企業發展,也讓群眾就業更有底氣。”甕安縣就業局局長蔣永榮説。
甕安縣猴場鎮村民王思林在今年“春風送崗”招聘會上與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初步達成了就業意向,得知縣裏開設“訂單式”培訓班的消息,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希望通過這次培訓提升電工操作技能,自己也能吃上‘技能飯’。”
新年搶開局,企業需求旺。節後,電工、叉車操作工、焊工、車工等工種的定向式、訂單式培訓在全省各地陸續開班,這種企業下訂單、人社接訂單、畢業即就業的培訓模式,讓更多勞動者積極學技考證,實現就業增收。
為了培養更多技能過硬、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能人才,依託粵黔協作機制,貴州積極從廣東省引進優秀培訓資源,為“貴州技工”“黔菜師傅”“黔靈家政”“黔旅工匠”等培訓品牌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這期東西部協作培訓班是2月14日開班的,為提高培訓的質量,我們請來了‘南粵家政’優秀教師余小燕老師授課,使培訓學員在理論和實操方面都得到了提升。”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就業局培訓科負責人張艾民説。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目標是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我們將大力實施‘技能貴州’行動,着力打造技能培訓品牌,進一步加強東西部培訓協作,以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貴州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説。(潘朝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