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白雲食用菌産業實現“接二連三”

2023-02-21 15:51:11  來源: 貴州日報

  2月13日,走進白雲區艷山紅鎮尖坡村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破袋而出的香菇,一簇簇,一籠籠,宛若撐起的一把把小傘。“去年,我們引進科研院校及企業共同試點種植10畝鹿茸菇。目前,15萬棒菌棒已陸續出菇,通過市場直銷、線上購買、現場採摘等方式銷售。”尖坡村黨支部書記陳躍華介紹。

  去年以來,白雲區大力推進林下食用菌發展,擴大種植規模,在優先保障耕地用于糧食生産大局的基礎上,推進以食用菌為主導産業的林下經濟發展。2022年,該區累計完成食用菌種植4616.5萬棒,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2.59%;實現産量2.57萬噸,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2.8%;新增都溪林場林下紅托竹蓀、冬蓀採摘基地50畝、沙文對門山——扁山林下紅托竹蓀種植面積270畝,以及牛場紅錦、黃官,沙文蒙臺林下赤松茸種植300畝,累計種植林下食用菌1200畝。

  發展食用菌光有原料不行,還得有完善的技術和先進的設備。在該區牛場布依族鄉阿所村和都拉布依族鄉上水村交界處,一排排集裝箱式“小房子”頗為壯觀,這裏是白雲區食用菌産業示范園。

  “這些‘小房子’是智能菇房,可實現對食用菌生産現場氣象、土壤、水源環境的實時監測,通過遠端自動化控制,進一步縮短生長周期、人力成本。”現場技術人員吳英凱以紅托竹蓀為例,“按普通大棚種植,1平方米最多種植10余棒,而智能菇房的1平方米可種植40余棒,一個菇房年産能750公斤,年産值是傳統栽培方式的3到5倍。”

  白雲區不斷完善食用菌種植基地設施配套建設,通過申請市級食用菌産業發展補助資金及企業自籌資金方式,完善牛場布依族鄉紅錦村220畝食用菌種植基地噴灌設施,進一步提高該基地抵禦幹旱天氣的能力,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各種植基地還通過“羊肚菌+辣椒”“羊肚菌+蔬菜”“羊肚菌+赤松茸”“紅托竹蓀+赤松茸”等菜菌輪作、菌菌輪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時,積極推進食用菌全産業鏈發展,按照“種植在全省、加工在貴陽(白雲)、銷售在全國”的思路,大力發展食用菌産品精深加工,引進培育精深加工企業7家,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示范合作社1個、四星級家庭農場1家,相繼建成香菇軟罐頭、靈芝保健品、食用菌代餐粉、菌菇面(粉)、紅托竹蓀乳酸菌等精深加工産品生産線,注冊了雲尚菇、孔小菌、黔六珍、蘑力三珍等商標。2022年,全區食用菌加工産值達4億余元。

  此外,作為白雲區推動食用菌産業“接二連三”高品質發展而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蓬萊仙界·蘑力小鎮項目于去年“五一”開園迎客。該項目佔地面積560畝,以食用菌為主題,深度融合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科普教育、養老養生等産業集群打造農文旅綜合體,一期建設包括中國—東盟青少年藝術交流活動中心、貴州菌菇博物館、營地素質拓展區等,已成為市民群眾近郊遊、周邊遊的打卡好去處,為白雲區加快打造貴陽鄉村振興都市版奠定了良好基礎。(記者 楊唯)

  

[責任編輯: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8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