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耕”新不負春
貴州百萬農機為春耕備耕按下“快進鍵”
正值春耕備耕的好時節,在我省各地希望的田野上,高效的機械化作業成為春耕主力,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強化服務,為春耕備耕按下了“快進鍵”。
在施秉縣,農機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到各鄉鎮為新購置的農機具辦理上牌業務,現場登記農戶個人信息、核對購機發票、合格證等相關證件,對機械作業裝置、制動系統等關鍵部位進行檢查,檢驗合格後,農民就可以帶着手續去相關部門辦理行駛證。這種“上門上牌、到戶宣傳”的便民化、親情化農機服務,大大提高了農民購買使用新型農用機具的積極性。
在普定縣,春耕備耕農機具義務檢修活動深受歡迎,許多村民都將自家的農機具送到農機專業合作社檢修,農機檢修師傅不僅會及時處理故障,還會向農戶傳授延長機械使用壽命和保養方法。開展免費義務檢修農機活動,讓機械“健康”上崗,有效確保了農機具在春耕生産過程中安全、高效發揮作用。
在丹寨縣,農機技術培訓下鄉村活動如火如荼,縣農業農村局把專家請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圍繞育秧秧床整理、農業機械維護等進行講解,對村民在農業生産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逐一解答,並結合實際,傳授相關農業機械操作經驗和技巧,指導種植戶科學種田科技管田,把農業機械化服務“最後一公里”變為“零距離”。
在威寧自治縣,4&&型機械正在雙龍鎮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轟鳴,收除殘膜、深翻土地,一天就可以完成200余畝的作業。“機械化耕作跟傳統人工種植相比,具有三大優勢。一是節約成本,一台機器可以抵50人左右,勞動力成本大大減少。二是作物能夠得到規範種植,合理的布點布局。三是提高效率,一台大型機器一天可以耕作的土地在70到100畝左右。”貴州眾果農業機械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虎遵廣介紹,該公司擁有大、中、小型農業機具50余&套,包括殘膜收除機、拌種機、液壓翻轉犁、旋耕機、多功能播種機、植保無人機、馬鈴薯收穫機等設備,實現了馬鈴薯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生産。2022年,該公司在雙龍鎮涼山社區打造了700畝馬鈴薯現代化示範種植基地,今年示範種植面積預計擴大到1000畝。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産業發展。2022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46%以上,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發展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640家、從業人員6586人,同比增加15%和16%;新增補貼農機具3.49萬台(套)、受益農戶3.05萬人,同比增長89%和70.6%。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了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新樣板,走出了一條貴州特色的“農機上山路”。
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春耕備耕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力打好今年春季農業生産第一仗,省農業農村廳於2月3日在福泉市舉辦了“百萬農機鬧春耕”活動啟動儀式,並以該活動為契機,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戶等全力投入春耕備耕中。
“我們將緊盯目標任務,確保今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750家以上,積極推動涉農鄉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全覆蓋。加強種子化肥等農資和農機具準備調度,及時開展氣象及病蟲害等分析研判,做好農機、農資、技術等全方位保障。加大農機安全監管,及時開展全面排查,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農機安全事故零發生。同時,精心謀劃今年水稻全程機械化示範推廣、大豆玉米機械化帶狀複合種植試驗示範等工作,以點帶面抓好示範引領,推動我省糧油生産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元鑫説。(記者 方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