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迢迢越千裏 悠悠山海情——貴州強力推動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

2023-02-14 09:40:45  來源: 貴州日報

  在紫雲自治縣人民醫院施行經皮腎鏡鐳射碎石取石術4個月後,小劉恢復得很好。2022年以前,該院還沒有能力做該手術,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協作專家的指導下,目前已可以獨立開展此項手術。

  該醫院醫療技術的進步提升,離不開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

  實施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是貴州提高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和農業科技服務水準等的重大機遇。全省各級各部門把改善民生、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用足用好幫扶資源,努力在全國創出品牌、做出示范,為貴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幹部人才支援。

  醫療人才幫扶:群眾“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2022年,省醫對我們的幫扶力度很大,特別是在宋大龍院長的帶領下,縣醫院在管理和醫療技術上都得到明顯提升。”得到貴州省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以來,從江縣委常委、副縣長高瑞看到了該縣醫療水準的躍升。

  2022年,根據從江縣人民醫院實際需求,貴州省人民醫院精心選派5名醫療專家對該院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作為幫扶工作隊隊長的宋大龍擔任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幫扶工作隊結合醫院實際、借鑒省醫的先進管理經驗,建立健全醫院的管理制度體係,提升醫院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水準。

  僅僅一年,該院在行政管理、學科建設、臨床醫療、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2年以來,獲得“組團式”幫扶的縣醫院在貴州有20家。其中,10家由廣東省統籌所屬醫院幫扶,10家由省內三甲醫院牽頭幫扶。目前,廣東省第1批50名、省內第1批78名幫扶人員已全部到位。立足快速提升被幫扶縣醫院綜合水準的目標,採取開展診療服務、加大人才培養、規范運營管理等措施,努力推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出成效——

  圍繞當地常見病、多發病和救助需要,積極擴充診療項目,推動建強重點科室,新增科室11個,調整優化科室24個,累計開展門診2.9萬人次、教學查房5200余次、手術教學2900余臺、會診及疑難病討論近2600次,遠端診斷400多次,義診116次惠及1.3萬余人;

  實行“師傅帶徒弟”“團隊帶團隊”,結成幫扶對子109對。分類分批次選派管理骨幹和業務骨幹到幫扶醫院跟班學習、研修培訓。目前開展業務知識培訓940多場次2.1萬余人次,選派71名醫療專技人員到幫扶醫院跟崗鍛煉。同時,多渠道引進醫療人才,大膽引進甚至植入幫扶醫院科學實用的好制度,建立現代、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

  教育人才幫扶:要“教育好”還要“好教育”

  “廣東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5個月來,何全明校長大刀闊斧地改革,讓我們學校的教學氛圍變濃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出來了。”近日,冊亨縣民族中學副校長石堅説。

  何全明原是廣東省惠州市惠州中學副校長,2022年8月初,在新一輪東西部協作政策的推動下,他擔任了冊亨縣民族中學校長。

  何全明對學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重新“建模”,在課堂教學、教研、德育、評價機制等方面構建了6個模型,通過初步的模型構建,學校的變化十分明顯——課堂上學生的專注度提高了,課後完成作業的效率也提高了。

  教育是民生之基。2022年以來,中央、省委選派了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硬的教育人才進行“組團式”幫扶,為我省的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補齊教育人才緊缺的突出短板,有力助推了當地教育事業發展。

  2022年,貴州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選派356名人才,其中廣東省選派校長40名、中層管理人員及專任教師96名,貴州省內選派中層管理人員及專任教師220名,已于當年9月初全部到崗。期間,選派人才圍繞狠抓制度建設、加強專業培養、幫助更新觀念、協調資金資源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不到一年,被幫扶縣的教育事業進步明顯。

  科技特派團進駐:農業産業“量”“值”齊升

  威寧自治縣是貴州最大的馬鈴薯生産縣。

  由于種薯生産企業規模小,缺乏育繁推一體化的大型種業龍頭帶動,馬鈴薯産業受到制約。

  破局始于科技特派團的到來。

  2022年,選派到威寧擔任省級科技特派員、威寧服務團專家技術團長的范士傑,帶領團隊攻關,在麻乍鎮開展青薯9號、黔芋7號和雲薯108高産栽培示范。

  2022年11月8日,麻乍鎮箐岩村測産:青薯9號畝産8323.04斤;黔芋7號畝産10451.21斤;雲薯108畝産9887.53斤。産值也較原來大幅增加。

  立足破百家農技疑惑,解千家增産難題,2022年國家有關部委共選派319名科技特派員組成20個團,幫扶貴州20個重點幫扶縣,他們根據當地需求制定有效措施、實施精準幫扶,在推動受幫扶縣農業産業科技水準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20個團駐點服務覆蓋20個縣全部鄉鎮和行政村,對接聯繫4252個經營主體,涉及産業112個,在技術指導服務、品種技術推廣、技術瓶頸攻關、本土人才培養幫帶、農業産業功能拓展五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記者 馬紅梅)

[責任編輯: 王雪松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6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