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我省多措並舉做好特殊困難群體保障工作
連日來,六盤水市民政局緊急採購“健康愛心包”,全力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就醫買藥難題,築起暖心健康屏障。
據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向特殊困難群眾發放“健康愛心包”20余萬份。
一直以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本着“多了解困難群眾的期盼,多解決特殊困難群體的問題,滿懷熱情為困難群眾辦事”的初心,對待困難群眾格外關注、重點關懷、精準施策,持續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力度,切實兜牢兜準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不斷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作為基本民生保障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社會救助一頭牽着百姓民生,一頭係着社會穩定。
在持續深入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個主題上,省民政廳不斷探索前進: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配套&&《貴州省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貴州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人口認定暫行辦法》《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財産核對辦法》,9個市州全面&&社會救助改革措施文件;
有序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探索開展“物質+服務”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試點,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多樣化、差異化救助服務,2022年全省列支購買服務經費3596萬元;
在全國率先制發《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的通知》,轉變救助方式,增強服務意識,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切實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
規範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確認權限下放鄉鎮試點工作,全省211個鄉鎮(街道)順利承接審核確認權限;
健全落實臨時救助鄉鎮備用金制度,全面取消急難對象戶籍限制,切實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
如今,貴州已基本構建起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各有側重、相互銜接、覆蓋全面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2022年,全省累計實施臨時救助21.8萬人次、2.5億元。
紮實強化基本生活保障
1月中旬,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了《貴州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財産核對辦法(試行)》,進一步規範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財産核對工作,確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公正實施。
不僅如此,貴州民政系統每年都要開展低保核查工作,基本實現以縣為單位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則退”。
貴州還持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據了解,從2022年4月起,貴州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按3.5%、15.8%的增幅提高到679元/人·月、5292元/人·年。
2022年12月,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28.1萬人、特困人員10萬人;1至12月累計發放低保金和特困供養金108.35億元。
貴州堅持把維護好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權益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精準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各項政策,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2022年,全省共將165.5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29.3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民政兜底保障範圍;共對240.1萬在冊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2.59億元;共對7707名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和2089名未就業困難大學畢業生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1782萬元;共將2萬名受災困難群眾納入低保等兜底保障範圍……
數據的背後,是貴州時刻把困難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真實體現。
真情關心慰問溫暖人心
“阿姨,我們今天是來給您兌現心願的,這是您想要的取暖器,請拿好。”
“我愛人長期臥床,取暖器能讓他冬天暖和一些,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1月13日,貴陽市民政局與貴陽市南明區西湖路街道辦事處聯合舉辦以“黨建引領送溫暖 圓夢新年微心願”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這是工作人員與南明堂社區困難群眾左阿姨的對話。
此次活動以轄區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為重點,通過集中走訪、摸底排查的方式,了解社區困難群眾、殘疾、孤老或失獨家庭以及五保戶家庭的實際生活需求,徵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微心願”,並分別為他們實現。
從身邊小事入手,貴州着力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辦實、辦好。
“這段時間學習情況如何?過年期間的生活物資還缺什麼?有什麼需要的就及時&&我們。”
寒冬臘月,三穗縣民政局組織聯合基層工作力量開展入戶走訪,通過與孩子們近距離溝通、交流,詳細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情況,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接下來,貴州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最大熱情、盡最大努力為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