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頭雁引領群雁飛——貴州省着力培育鄉村致富帶頭人賦能鄉村振興

2023-02-03 09:49:17  來源: 貴州日報

  1月30日,玉屏自治縣朱家場鎮興隆村的玉屏興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張燦忙着組織復工復産,加工生産大米。

  “我們的優質大米在過年期間供不應求,這兩天一直在加緊生産。”張燦告訴記者,公司今年計劃加工生産大米1000噸,需增聘5名工人。

  張燦是土生土長的興隆村人。學生時代,他的夢想是走出老家。如今,這個“90後”新農人不僅回到家鄉,還從鄉村“歸雁”變身振興“頭雁”。

  為什麼回鄉?每每聽到這個問題,張燦都笑着説:答案就在這片稻田裏。

  他和家人將家鄉優質米生産基地擴大至4800畝,並應用新品種、新技術,進行統一的機械化作業,秋收産量達到3000噸,年均帶動農戶增收200萬元。

  選準一個人,改變一個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迫切需要一支強大的“領頭雁陣”,他們將與生俱來的桑梓情懷,“發酵”成振興家鄉、帶領鄉親增收致富的責任使命。

  在平塘縣克度鎮先進村,提起富農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江軍海,鄉親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他帶領大家找到了一條致富路,我們都很感謝他!”村民江軍紅感激地説,江軍海不僅為他提供種植技術指導,還幫他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百香果,一年收入近5萬元。

  目前,在江軍海的帶動下,先進村大力發展百香果産業,讓農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頭雁領航群雁隨,人才振興産業興。近年來,像張燦、江軍海一樣的致富能人不斷涌現。他們扎根貴州鄉土,投身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匯聚新動能。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為加快培育鄉村産業人才隊伍,增強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人才儲備,貴州開展了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着力建設一支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隊伍。聯合浙江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設的貴州“頭雁”班,2022年培育了720名“頭雁”。

  “在華南農業大學培訓中,我聽了專家全方位、深入淺出的講解,實地考察多個項目基地,深刻理解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赤水市禦豚苑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利雄説。

  同時,省農業農村廳還成立了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實施全省“頭雁”項目培育工作,專門梳理形成了系列激勵政策,從金融信貸服務、激勵保障、資金支持、産業扶持、跟蹤服務5個方面為“頭雁”成長提供全方位、立體式保障。

  培育項目後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還組織引導“頭雁”聯農帶農、興農富農,通過直接帶動、輻射聯動、服務拉動等方式,支持“頭雁”帶領周邊農民學技術、學管理、闖市場,整合優勢資源,延長産業鏈條,建立資源共用共享機制,提升農戶生産經營能力和抵抗風險水平,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從而推進鄉村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

  讓鄉親們多掙錢,是余慶縣鳳香苑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毛承秀回鄉的目標。10多年過去了,毛承秀帶領余慶縣松煙鎮518戶村民種植茶葉3萬餘畝,每年茶青採摘臨時用工及基地管護用工達6萬人次。

  “我的目標就是讓村子更美,村民更富。”在浙江大學學習後,毛承秀收穫頗豐,準備從科學管理、優化産品、産業融合三方面把茶産業做大做強,帶動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頭雁”注入人才“活水”,鄉村生機勃勃,田野充滿希望。(記者 吳傳娟)

[責任編輯: 王雪松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3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