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植樹造林追“綠”逐“彩”

2023-01-28 18:14:0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1月28日電(盧志佳)1月28日是2023年春節之後上班的第一天,照例,貴州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帶頭義務植樹。自2015年起,這一制度性安排已經延續了9個年頭。年復一年,貴州人綠化國土的理念也與時俱進: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綠色走向多彩、從普通走向珍貴……

  五彩斑斕的貴陽觀山湖公園(無人機照片,2021年11月18日攝)。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當天,貴州省各級領導幹部參加義務植樹達13.8萬人,活動在全省共設立1469個義務植樹點,累計義務植樹達118余萬株,折算綠化面積約1.76萬畝。

  在貴州廣大山鄉里,處處都是火熱的造林場景。

  在銅仁市江口縣民和鎮艾坪村,村合作社組織村民有序間伐馬尾松林,然後種下金絲楠木、椿樹、木荷等替換樹種,作為梵凈山的松材線蟲病阻隔帶和森林防火林帶;在黔西南州冊亨縣弼佑鎮落江村,村民將成熟商品林中的杉木林、馬尾松林採伐後,全部改種為油茶,挂果後4年的收益便抵得上種植杉樹15年的收益;在黔南州貴定縣金南街道樂芒村,村民們不僅完成了1400畝山桐子示範基地的種植任務,還把房前屋後的空地都利用起來種上了山桐子,等到成林結果時家家戶戶都是一片紅火……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貴州地處長江和珠江上游。為構築“兩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貴州堅持以造林綠化和新一輪退耕還林為抓手,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持續深化“綠色貴州”建設。

  據統計,從2012年到2022年,貴州累計完成營造林5372萬畝,退耕還林實施面積達1695萬畝,石漠化治理累計1.31萬平方公里。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15.8個百分點,治理石漠化和實施退耕還林面積居全國第一。

  1月28日拍攝的義務植樹現場。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增綠還要護綠。

  2022年,貴州發布了《貴州省總林長令》《貴州省森林草原禁火令》,各級林長開展巡林達72萬人次,督辦解決涉林問題2083個。

  護綠離不開科技創新。今年春節期間,值守在貴陽市森林防火指揮中心接處警室的工作人員,通過查看貴陽市森林防火監控指揮平台的50多個視頻監控點,就能全盤掌控全市森林防火情況。

  據貴陽市森林防火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通過森林防火監控指揮平台,發揮全市394個森林防火卡點、528個“防火碼”卡口的作用,貴陽貴安有效夯實了森林防火基礎,持續提升了森林防火能力。

  護綠也離不開司法創新。近年來,貴州省檢察機關堅持辦理案件與司法修復並重,一手抓打擊、一手抓修復,創新實踐生態司法修復檢察工作模式。針對濫伐林木、過失毀林等危害生態環境案件,通過“罰種樹”,將當事人的民事賠償情況納入刑事犯罪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定罪量刑,促成責任人對受損的生態進行“補植復綠”。

  經過多年努力,貴州的生態優勢愈發明顯。截至2022年底,貴州省森林總面積達1.66億畝,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2.81%。已基本消滅宜林荒山,解決了貴州林草生態建設“量”的問題。下一步,貴州還將着力解決森林純林過多、樹種單一、抗災抗病能力弱、景觀效果較差等“質”的問題。

  1月28日拍攝的植樹活動現場。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為推動林業草原資源培育從面積擴張向質量提升全面轉型,貴州從省級層面推進樹種結構調整。因此,植樹造林在樹種選擇上就必須更加精準,要求所選擇的造林樹種要兼具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此,貴州省林業局邀請國內科研院所及高校專家、優強企業家以及全省林業系統專業能手組成專家團,開展調研、研討辯論、投票排名,最終分區域、分功能提出木本油料、珍貴用材、菌材蜜源、美化彩化、碳匯等功能樹種60余種。

  山桐子就是典型代表。據介紹,山桐子盛産期每畝鮮果能達到4000斤左右,可産食用油400斤。6年生山桐子胸徑可達14厘米,生長速度是松、杉的2倍,其樹榦挺直、葉大濃密、水分含量高、木材質量好,産果衰退後,可做優質木材。同時,山桐子四季不同色,具有很強觀賞性。選準山桐子這一多用途、多功能、多效益的樹種後,貴州省林業局快速推進,計劃2025年全省發展山桐子産業基地100萬畝以上。

  據悉,“十四五”期間,貴州省林草系統將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選用鄉土樹種、闊葉樹種、特色木本花卉,營造混交林,推動國土綠化向精準轉型,讓多彩貴州持續追“綠”逐“彩”

[責任編輯: 王雪松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