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則“三連冠!湄潭再次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脛而走,茶農、茶企、民宿老闆等頻頻刷屏點讚。
茶,是湄潭的“飯碗”。全縣茶葉種植面積60萬畝,“吃茶飯”覆蓋了8.8萬戶35.1萬人,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綠色,是湄潭茶葉的生態原色,也是發展的底色,更是幸福的成色。“老百姓的幸福感很強!”在湄潭,藏富於民的秘訣就在茶葉裏。
“綠色GDP”屢屢“出圈”,折射美麗縣域發展秘訣。自2002年以來,湄潭將茶産業確定為主導産業,上下游發力,産業鏈聯動,農文旅融合,以茶産業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圍繞茶、做足茶、突破茶”的發展邏輯,推動湄潭縣茶産業成為遵義市乃至貴州省農村産業發展的典範,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圍繞茶 品質“出圈”
生態茶成就“金招牌”
隆冬時節,黔北茶海冬管正當時。
“還是統一、標準化管理好!”湄潭縣洗馬鎮幸福源茶葉專業合作社基地內,忙碌冬管茶樹的村民們由衷感嘆,這裡的5000畝茶園均達到了綠色標準,畝均産值增加2000元,茶青收入提高10%。
在湄潭,131家茶産業專業合作社為茶農廣泛開展茶園管理、農用物資配送、社員技術培訓等社會化服務,解決了管理粗放、下樹率低、産量不高等問題,合作社年總産值達55.5億元。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與山的緣分,由來已久。茶樹對生態的“挑剔”,註定了湄潭這方山水的不平凡。
湄潭縣圍繞茶,以技術和品質為底層邏輯,嚴格把控茶葉生産中的每個程序,“品質”兩字貫穿湄潭茶葉全産業布局,建立健全茶葉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大力推廣歐標茶園建設“湄潭模式”。目前全縣獲得SC認證企業216家,建成的標準化生態茶園中,歐標茶園8萬畝、雨林聯盟認證茶園4.4萬畝,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
堅持生産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湄潭為世界奉上了一杯“表裏如一”的生態茶。
距離縣城10多公里外的永興鎮馬義村育苗基地,茶農們懷揣着“好茶從一棵茶苗開始”的執念,正育下新引進的“黔茶一號”品種茶苗。
該基地茶苗規模從年出百萬棵到上億棵,土地流轉金從最初每畝四五百元漲至一千多元。每扦插下一棵茶苗,村星興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管國洪眉宇間的希冀便深一分,“依託黔茶系列新品種,把我們‘貴州茶苗第一村’打造成高度市場化、高收益的特色茶苗繁育示範園。”
20年來,從種植“小打小鬧”、品牌“各自為政”、標準“大相徑庭”,到連續三年位居中國茶業百強縣榜首,湄潭一路破題“出圈”。這份發展之美,從茶山上一枝一葉可以看出,從群眾的一顰一笑可以看出。
做足茶 産業“出圈”
延鏈補鏈強鏈美美與共
歲末,湄潭縣永興鎮街上民國時期就很有名的蘭亭茶社恢復營業,“圍爐煮茶”的基因和底蘊被煥活,喝茶的場景不斷豐富和拓展,産業鏈價值鏈不斷延伸。
厚重“起筆”,勾勒湄潭茶文化發展脈絡。
一杯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氣神”。在貴州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的茶佑中華文化長廊,浮雕和文字生動刻畫着湄潭與茶的淵源。湄潭翠芽手工製作技藝第十代傳承人唐詩江帶領十餘人的“大師”隊伍在此手工制茶,躬身傳授茶技,講述湄潭茶事,傳播茶文化。
重彩“落筆”,點睛茶産業延鏈補鏈強鏈。
被湄潭茶吸引的,既有為文化熏染而來的卓越制茶大師,也有慕資源而至的茶企客商。
“利用資源稟賦發展茶,厚植文化底蘊支撐茶,依靠科技力量種好茶,夯實産業基礎延展茶,湄潭茶的明天大有可為。”貴州沃豐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思敏的表白直率又坦誠。
着眼於一茶多品,一茶多枝,一茶多用的特性,貴州沃豐茶業傳承磚茶加工工序,突破傳統工藝難題,提高茶葉下樹率,延長茶葉採摘時間,獨創散花發花和醇化工藝技術研發生産出“黔金磚”,彌補了茶葉第一縣無知名黑茶、市場低份額的短板。
同樣將發展目光聚焦黑茶産業,貴州貴黑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龔子焯考察多地後,最終將公司落戶湄潭,看中的正是湄潭得天獨厚的茶園優勢、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同時抓住黑茶發展的契機,將修建黑茶研發中心的計劃提上了日程安排。
這只是湄潭黑茶産業發展的一角,全縣現有10余家公司改造增設了黑茶工業線,有效彌補秋冬季茶産業空缺的短板。截至目前,湄潭縣黑茶産量7000余噸,佔全縣産量的10.36%。
在湄潭,茶葉延鏈、補鏈、強鏈的故事俯拾即是,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位於湄潭經開區的逅唐茶業生産車間內,成套的智能設備正陸續進場安裝調試,湄潭新茶飲行業將在這裡被重新定義。
新茶飲供應商逅唐茶業着眼於差異化表達産品,將建成年産500噸冷萃茶及出口成品茶50萬斤,進一步推動湄潭茶飲品開發、茶葉精深加工提檔升級,不斷創新茶産業生産加工方式,開發精深加工産品,延長茶産業鏈,提升茶産品競爭力。
鏈條在延伸,茶香肆意瀰漫,湄潭的富民産業不斷擴大。延伸産業鏈條,開發了含茶的飲品、食品、保健品、化粧品等高附加值産品,被評選為“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範縣”。
小茶葉帶動大茶業,注入茶元素的縣域更具活力,縣域産值顏值比翼飛。通過培育茶相關要素深度融合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茶生産、茶文化、茶旅游融合發展,全面建設“生態美環境優、生産美産業強、生活美百姓富”的貴州最美鄉村。
突破茶 營銷“出圈”
“新賽道”跑出“新玩法”
規模化、高品質是湄潭茶産業發展的基礎,而營銷上的突破“出圈”,無疑是發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突破“出圈”,需要趕考的清醒。“茶香也怕巷子深。”貴州湄潭蘭馨茶業公司總經理金循堅定認為好産品更需要好營銷,茶企要保持市場清醒,利用互聯網+、品牌營銷、茶旅融合等,不斷打破傳統營銷體系。
突破“出圈”,需要科學破題。由思想觀念上的“新”引來營銷“破冰”,蘭馨茶業公司積極加強品牌策略、創新新營銷方式帶動産銷轉型升級,助推茶葉“出山”,2021年,實現茶葉銷售收入1.2億元,其中線上銷售收入就達6300萬元。
在電商營銷“新賽道”,蘭馨茶業公司跑出了“新玩法”。“以前完善或推出一款新産品,至少需要花費4個月時間做市場調研,現在利用互聯網獲得即時反饋,22天時間足矣。”金循説,直播電商是一個不落幕的産品宣傳陣地,是一個不打烊的銷售渠道,還是一個不停歇的創新動力引擎,助推企業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營銷向內扎根,還要向外生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將市場眼光放到國外,湄潭縣栗香茶葉有限公司強聚抱團“出圈”做強茶産業。2022年前11個月,累計完成茶葉出口額2219萬美元。此外,2022年10月16日,栗香茶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出口烏茲別克斯坦6000萬美元訂單。通過整合全省多個市州茶葉資源完成出口訂單,全力打開了烏茲別克斯坦市場,這意味着湄潭縣跨出了打造全省茶葉出口集聚地的堅實步伐。
2019年至2022年11月,湄潭縣茶葉出口企業從1家發展到14家,茶葉出口額從435萬美元發展到4758.59萬美元。
據湄潭縣茶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藝介紹,下一步,湄潭將努力實現“買全省、賣全球”的目標,爭取將湄潭打造成為貴州省茶葉出口集聚區。(記者 陳富強 盧世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