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步履鏗鏘,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這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要部署;這一年,新國發2號文對貴州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戰略定位;這一年,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貴州“生態環境再上新&階”的奮鬥目標。
從“試驗區”向“先行區”提升,從“含綠量”向“含金量”轉化,從“出新績”向“現代化”推進……回望2022,信心滿懷;展望2023,重擔在肩。
近期,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概括了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六個有利於”,其中之一就是要“有利於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使命、新任務、新擔當、新期待,重要一點是“讓最美生態得到最嚴保護”。
讓最美生態得到最嚴保護,需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今年3月1日起,我省將正式施行兩個環保條例,即《貴州省烏江保護條例》和《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産環境保護條例》,這是貴州堅決擔起長江“上游責任”的制度保障。貴州全域都處於長江經濟帶上,其中65.7%的國土面積屬於長江流域,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讓最嚴保護“長出牙齒”,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讓最美生態得到最嚴保護,還要有最強硬措施。生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大多同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必須嚴格追責。特別是針對環保督察,要敢於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鬆,出硬招實招。截至目前,我省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問題已完成整改12個,整改成效總體向好。
去年年底,我省有55家綠色工廠和8個綠色工業園區入選綠色製造名單,這是“讓最美生態得到最嚴保護”後的甜蜜碩果。“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換個賽道比“綠”,一批貼上“綠色”標籤的企業,已經領先一步。
新年伊始,讓我們期待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取得更多新績,奮力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謝巍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