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虹橋飛跨向未來 仁遵高速公路正式開通試運作

2022-12-16 10:14:33  來源: 貴州日報

  12月15日拍攝的仁遵高速大發渠特大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剛 攝

  “我宣布,仁遵高速建成通車!”

  12月15日下午,隨著“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大發老支書洪亮的聲音落下,仁遵高速公路正式開通試運作。

  這條全長52.45公里、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里的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一頭連著革命聖地遵義,一頭連著美酒之都仁懷。它的全線貫通,將兩座城市的空間距離由101公里縮短至52公里,時間距離由1小時30分鐘縮短至30分鐘,為兩座城市的“雙向奔赴”增添了同城化建設全面融合發展的“加速器”。

  而作為國家高速網滬蓉高速G42的聯絡線G4215成都至遵義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路則是連接貴州與四川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將成為黔川兩地緊密互動的重要紐帶。

  大橋飛跨 滄桑巨變

  全長1427米,主跨410米,橋寬33米,雙向六車道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飛越山谷,鮮紅色的橋拱在青山綠水間如蛟龍出海,格外顯眼。這就是仁遵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大發渠特大橋。

  黃大發家的老宅就在引橋下,這座橋正以他為名。

  “以前我們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一樣都沒有。農産品出不去,村民種地需要肥料,就只能步行進城去背……”黃大發的家鄉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深處喀斯特山區,沒水、沒電、沒路,曾經是當地群眾心裏的三道坎。發展,一直是大家最大的夙願。

  為了引水,20世紀60年代,只有小學文化的黃大發從基礎開始苦學水利知識,不顧危險帶頭用繩索懸在峭壁上作業。以“拿命換水”的誓言,在崇山峻嶺間創造了“愚公移山”的當代奇跡。

  一條蜿蜒于絕壁間的天渠引來了生命之源,“大發渠”成為群眾擺脫貧困的“圓夢渠”。

  這些年,在團結村上下的齊心協力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村裏發展了中藥材、有機稻米、精品水果等産業,養起了牛、豬和蜜蜂,民宿、露營、農旅基地等時髦的旅遊項目也陸續入駐,面貌幾乎一年一個樣。

  但山還是那座山。

  村裏到遵義城只有蜿蜒的山路,兩個小時路途讓遊客疲憊,也讓村裏精品山貨的“身價”打了折扣。若想讓發展的夢想走得更遠,修路,修好路,成了大家最急切的期盼。

  2019年3月,仁遵高速正式開工建設。這次黃大發不用再揮動鐵錘,只需和鄉親們坐在家門口,抬頭便能看見這座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大橋一天天成型。

  工程每推進一步,便是山門又打開了一些,就是團結村群眾距離發展大跨越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我家的柚子已經進入豐果期,再加上養牛和養蜂,每年收入可以超過10萬元。高速路通了以後,肯定還賣得更好!”徐開兵是村裏第一個跟著黃大發幹柚子産業的人,嘗到甜頭的他看著家門口這條“致富路”,感覺日子將更有奔頭。

  從高空俯瞰,拱形的紅色大橋與團結村遙相呼應,不遠處,以“大發渠”命名的收費站離村莊不過5分鐘車程。作為貴州首個因村而建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它展示出貴州公路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舉措、新面貌。

  “通了高速路,到遵義到仁懷都不過20分鐘,不管是送雞進城還是遊客到府,我的生意肯定越來越好做!”養過跑山雞,開著農家樂,辣子雞炒得小有名氣的沈小飛望著大橋,眼裏滿是憧憬。

  有了渠,團結村的日子有了盼頭。通了高速路,大家已經準備擁抱更美好的未來。大夥説:“高速修到了家門口,我們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肯定要跑在最前頭!”

  一渠一橋 初心傳承

  無論修渠還是築路,都是為老百姓謀福利。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正是老支書和建設者們的契合點。

  自工程開建起,貴州省公路開發公司仁遵項目辦便聘請黃大發為項目辦黨支部名譽書記,請老支書定期給大家上黨課,既講艱苦奮鬥的拼搏幹勁,又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初心。

  不少工人都記得,炎炎夏日中,老支書和老伴兒背著背包從家走到工地上,眼中充滿期許地望著正在快速成型的道路,包裏裝滿的是送給大家的礦泉水和飲料。他疼愛這些為家鄉築路修橋的建設者,就如當初疼愛和自己一起“拿命換水”的鄉親們一樣。

  回溯起架橋修路的點點滴滴,建設者們對老支書的言傳身教歷歷在目。

  “起初,老支書給我們講他修渠的故事,後來又講到自己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對安全生産的堅持,這和我們交通建設是相通的,給我們很多啟發和觸動。”仁遵項目辦黨支部書記、主任徐應祿説,這也讓大家更加堅定了創建品質工程的信心和決心。

  大發渠特大橋,不僅在名字上貼合“大發”二字,更浸潤著“大發精神”。

  在這黔北大山之中,一橋一渠遙相呼應;在這革命聖地之處,紅色精神熠熠生輝。

  品質工程 奮鬥以成

  歲末,雖迎著冬日寒風,但站在仁遵高速終點的桃溪互通向遠處眺望,徐應祿內心火熱,眼眶微潤:“苦戰五個春秋,今日終迎試運作通車,咱們全體成員的努力都值了!”

  胼手胝足日夜鏖戰背後,是貴州交通建設者對“品質為先”的執著追求。

  全線共有橋梁28座,其中特大橋3座,大橋24座;隧道13座,其中特長隧道3座,長隧道5座,最長的超過5公里。工程艱辛可想而知。

  攻堅克難,破題創新,這是“仁遵魄力”。

  大發渠特大橋項目採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建設期間一係列技術創新獲獎,其中大噸位無塔纜索錨固橫移施工技術榮獲省級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全線更是多項成果獲得貴州省公路水運工程2020年度工程品質安全技術“微創新”成果及“推廣類成果”獎。

  因地制宜、綠色環保,這是“仁遵溫度”。堅持“最少的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理念,項目團隊圍繞水源保護區,邊坡綠化恢復、洞門綠化、門禁景觀綠化,讓綠意充滿公路的每一個角落。

  莽莽群山,情牽于斯。通江達海,念茲在茲。

  過去,一道“天渠”將團結村發展的希望引進來。

  如今,一座“天橋”讓團結村徹底張開懷抱,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記者 周雅萌 汪國鋒)

[責任編輯: 王雪松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