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三村裏的幸福生活

2022-12-12 10:49:36  來源: 貴州日報

  冬日的清晨,寒意陣陣。

  李家蘭在將孩子送到學校後,便轉身前往貴州省米才服裝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幹活。

  “從家裏到學校,走路才5分鐘。再從學校走路到車間,也不過10分鐘,相當方便。”李家蘭説,自從搬到新家後,不僅居住環境漂亮,娃兒讀書方便,她也在村裏找到了工作,日子越過越紅火。

  李家蘭是黔西南州興仁市真武山街道三村人。2014年,受自然災害影響,該村整村搬遷到距離原址7公里外的“新三村”,到現在,“新家”已經有了836戶3010人。

  “三村整體搬遷後,街道持續&&扶持政策,積極做好‘後半篇文章’。”真武山街道工作人員李金華介紹,在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群眾的努力下,經過多年建設,目前的新三村已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産業興旺、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

  走進三村,道路寬敞乾淨,民居錯落有致,綠植生機盎然。廣場裏,休閒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不少村民正在此休閒鍛煉。

  在村民楊俊的四層小洋樓裏,他和老伴正陪着小孫子圍坐在暖爐旁看電視。“搬遷後的生活比之前好太多了。老村的房子破破舊舊的,外面風一刮,裏面就‘呼呼呼’地響,人住在裏面都不踏實。現在的新房子,寬敞明亮,配套齊全,可安逸了。”楊俊指着洗衣機、冰箱、沙發等家電傢具高興地説。此外,家附近就有商超、醫院,生活十分方便。

  為了幫助村民就近務工增收,三村還積極&&政策引進企業。

  在貴州省米才服裝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公司負責人紀紹榮正帶領務工群眾趕制訂單。“這批訂單來自浙江省寧波市,後天就要發貨了,因此這兩天大夥相當忙碌。”紀紹榮説。

  紀紹榮是興仁市本地人,早在2005年就到廣東省東莞市打拼。從事服裝加工貿易的他發展得越來越好,還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服裝加工廠。2015年,在真武山街道的鼓勵和支持下,紀紹榮返鄉發展成立貴州省米才服裝有限公司,隨後入駐三村。

  “2015年初,我回家探親,看到家鄉不僅道路四通八達,而且支持創業的政策力度相當大,便決定回鄉發展。”紀紹榮説,回來後,村裏不僅給予門面租金優惠,幫助通水通電,還幫忙招聘用工。“回來不到一個月,我的公司就正常運營了。”

  “紀紹榮帶來的,還有他的服裝加工技術和銷售渠道。”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兵介紹,村裏給公司提供各種便利服務,同時只有一個要求:為村民提供崗位,帶領他們持續增收。“目前看來,我們實現了雙贏。”蔡兵笑着説。

  如今,公司擁有員工86人,産品暢銷福建、浙江和江蘇等地,年銷售額1000萬元左右,年支付務工費達四五百萬元。

  “我之前主要靠四處打零工,收入不穩定。自從公司入駐後,我就進來務工,主要負責縫紉打包,一個月有4000元左右收入。”當地村民李家秀説,車間離家只有5分鐘左右路程,上班和照顧家人都非常方便。“更好的是,車間工友大多是村裏人,相互間很熟悉,工作氛圍相當融洽,比在外面奔波好太多了。”

  蔡兵介紹,目前,村裏擁有物流、製衣、建築、種植養殖等多種類型的企業,群眾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務工方式。如今,村裏已實現有勞動力人家“一戶一人”就業目標。當前,該村人均年收入達1.6萬餘元。

  同樣令村民高興的是,三村附近還有多所學校,孩子上學十分方便。

  “我的小孩在興仁市第八小學讀書,從家裏到學校走路只要10分鐘左右。”村民屠定坤説,校園教室寬敞明亮,設備應有盡有,不比城裏的學校差。“學校足球場不僅場地平整,還鋪了橡膠跑道,娃娃每天都要鍛煉一會兒才回家。”

  據蔡兵介紹,目前,三村周邊共有3所幼兒園、4所小學以及1所中學,可以滿足全村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園、上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未來,三村將立足當地森林覆蓋率90%以上、林地面積1萬餘畝的實際情況,將休閒採摘、森林文化與民俗風情融為一體,發展生態休閒旅游服務業,讓群眾吃上旅游飯,實現持續增收。(記者 鄭康寧)

[責任編輯: 王雪松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