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壩會”上聽民聲 用心用情辦實事
——白雲區龔家寨街道問需於民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建設
在白雲區龔家寨街道,依託“一圈兩場三改”建設,新建成的多功能運動場設施齊備,成了居民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提升改造後的背街小巷平整潔凈,改善了周邊居民的出行環境;建設停車場、改擴建農貿市場、新建新能源充電樁……一個個城市更新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
今年以來,龔家寨街道緊緊圍繞“教業文衛體、老幼食住行”,大力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建設。項目推進工作中,街道通過擺好社區“壩壩會”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着力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形成了“當面提,馬上辦,現場考,群眾評”的工作經驗,用心用情用力推進“一圈兩場三改”項目建設,把民生項目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
群眾提意見 街道“照單全收”
11月28日一早,龔家寨街道劉莊街社區居委會門口的一處公交停靠站前,已有不少居民在候車。“‘壩壩會’上提的公交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現在出門,家門口就有公交車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提前半個多小時出門。”居民黃海林説。
劉莊街社區黨支部書記郭遠午介紹,劉莊街三分廠家屬區地處城郊接合部,小區配套設施不充足、無公交車停靠站,老人就醫、小孩讀書、居民辦事都需要步行半個多小時到中壩街乘車,加之路上運輸車輛多,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社區“壩壩會”上,很多居民都反映了這個問題。對此,街道將其納入項目“需求清單”,多次對接區直部門,協調新開通了白雲22路公交路線,並建成了停靠站,讓周邊2300余名居民出行更便利。
這是龔家寨街道用好“壩壩會”平台問需於民的一個縮影。街道改變過去“群眾主動上訪,幹部被動接訪”模式,科級領導幹部定期走進小區院落舉行“壩壩會”,轄區98個網格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壩壩會”,實實在在聽民聲、解民意,針對“一圈兩場三改”項目建設主動問需於民。“壩壩會”採用“群眾提問、幹部解答,群眾提議、幹部商議”的模式,增強群眾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活動場所不足、停車位不足、路燈不亮……“壩壩會”上提出的問題街道“照單全收”,能當場解決的,現場辦公立即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將其納入項目“需求清單”,按照“部門吹哨,街道報道”機制,明確責任、限時解決。今年以來,轄區9個居委會開展“壩壩會”600余場次,群眾參與達2萬餘人次,共收到問題432個,已全部解決。
收集“金點子” 建好民生項目
針對轄區2000多名退休老黨員活動陣地不足的問題,協商將劉莊街33棟單車棚、白沙關51棟單車棚、金塘北街3棟單車棚、塔山三支浴室、塔山房管站等5處閒置資源打造為退休黨員活動陣地;
為進一步豐富居民“家門口”的生活配套,協商將龔北、龔西、鋁興路和美巷等單車棚打造成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場所,優化整合閒置資源,滿足轄區群眾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針對塔山社區無老幼活動場所、功能場所等問題,街道積極探索將閒置用房提升改造為集“政務服務、社區養老、運動健身、青少年教育”為一體的綜合項目,將龔家寨司法所、塔山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多功能運動場地、塔山社區養老服務站四個項目“打捆”實施建設;
……
這些是龔家寨街道在社區“壩壩會”上收集到的“金點子”,最終落地“變現”項目。今年以來,龔家寨街道啟動打造兩個“15分鐘生活圈”,在項目建設前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的“智囊團”作用,通過社區“壩壩會”收集群眾“金點子”,將“金點子”化作社區治理的“金鑰匙”。
此外,街道還發揮群眾監督作用,邀請群眾代表參加項目聯評聯審、張貼項目建設“明白卡”、定期在“壩壩會”上公示項目進展,讓群眾從“看項目”到“管項目”,推動實現民生項目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協力“補短板” 解決“急難愁盼”
近日,龔家寨街道生活圈2中天北城停車場建設項目建成交付,為周邊上班的市民提供停車便利。“這裡是轄區新建樓盤,還沒交房,附近包括大板樓、氧化鋁廠一帶都沒有停車場。‘壩壩會’上收集了建議,將新增停車場納入今年街道生活圈2的項目,解決了周邊市民停車需求。”龔家寨街道鋁興社區網格員代國玉説。
位於龔家寨街道貴鋁文體中心的停車場也投用了。看著家門口剛剛建好的停車場,居民冉克艷感到很滿意。“以前親戚朋友聚會吃飯,停車很不方便。現在把原來貴鋁文體中心的空地改建成了停車場,真是太好了。”冉克艷説。
龔家寨街道轄區多為老舊小區,存在街巷道路窄、停車位不夠等問題,在召開社區“壩壩會”過程中,街道邀請區城投集團、區綜執局等共治成員單位參與,整合多方力量,齊心協力“補短板”,把“一圈兩場三改”項目建到群眾心坎裏。今年以來,龔家寨街道已在金塘北街、白沙關小區、龔北小區內增加停車位640個,目前轄區9個社區居委會院落共有停車位2522個、路邊停車位355個。同時,街道還積極協調轄區醫院、企業等共治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切實解決了群眾的停車難題。
工作中,龔家寨街道以黨建為引領,聯合轄區共治成員單位、業主委員會、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積極解決“壩壩會”上群眾反映的問題,使工作從“單打獨鬥”變為“各方聯動”,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接下來,龔家寨街道將把社區“壩壩會”制度化、規範化和長效化,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樁樁解決、一件件落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姜恒 記者 梁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