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2-11-10 09:29:28  來源: 貴州日報

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我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現在方便了,不用專門跑到縣城去治療。”錦屏縣銅鼓鎮銅坡村村民龍立坤,從事瓷粉工20年,長期蹲站落下了病根,骨質增生和腰椎間盤突出嚴重。以前,他只能去縣城做理療,坐車要花1個多小時。如今,到相鄰的敦寨鎮中心衞生院,坐車只需20分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我就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龍立坤説。

  雲貴高原上的貴州,受地形地貌限制,長期以來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能力不強。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問題,近年來,貴州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資源,啟動醫共體建設,聚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就近便捷就醫,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一直在路上。”貴州省衞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楊慧説,“全省衛健系統將自覺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統領、謀劃和推進衞生健康各項工作,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福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貴州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住就業、收入、社保、養老、衞生、教育、住房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惠民實事只多不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群眾腰包越來越鼓。2021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2.1倍、2.7倍,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就業門路越來越寬,城鎮新增就業年均73萬人以上,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機會越來越多。

  教育質量越來越高。連續多年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於支持教育,全面免除中職學生學費,成為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省份之一。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社會保障越來越完善。建成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網,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近4歲;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穩步提高;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和透風漏雨老舊住房整治,330萬戶農村群眾從“憂居”到“優居”。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完善分配製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從苗鄉到侗寨,從城市到鄉村,貴州各族各界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飽滿的熱情再出發。

  獨山縣中華社區為解決社區雙職工、留守未成年人家庭學生放學回家無人看管、作業無人輔導等問題,開辦“四點半課堂”,縣第二小學的老師組織志願者團隊,每天放學後到這個課堂輔導學生學習。

  “我現在是貴州大花貓東風站的一名騎手,每月工資近8000元,勤快點月入過萬不是夢。”家住赫章縣安樂溪鄉高橋村村民田凱旋通過人社部門組織的“直播帶崗”活動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聚焦人民幸福生活這個“國之大者”,貴州不斷&&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一個個幸福美滿的故事正在城鄉之間生動上演。(記者 覃淋)

[責任編輯: 吳雨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