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優美的白雲區沙文鎮靛山村。
一個個食用菌種植基地拔地而起,一處處農文旅融合項目有序推進,一個個傳統村寨美麗宜居面貌一新……近年來,白雲區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堅持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實施農村“五治”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以黨建引領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給白雲區推進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再次明確路徑、堅定信心。大家紛紛&&,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埋頭苦幹、奮勇前進,圍繞使命任務緊盯“強省會”,堅定不移強三農,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優化産業結構 打造特色産業
近日,位於白雲區牛場布依族鄉小山村的金相源食用菌工廠化生産基地裏,百餘個鋼架大棚排列在山坳間。恒溫大棚裏,香菇菌棒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在大棚裏進行菌棒生産、管護採摘作業。
“我就是本村村民,已經來做工好幾個月了。根據不同生産時節,要給食用菌菌棒結種、種植、採摘。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能有三千元的收入。主要是家門口就能上班,離家近,能照顧得到娃娃,很方便。”小山村村民張大姐説。
金相源食用菌工廠化生産基地由白雲區引進的一家食用菌産業龍頭企業建設,主要從事食用菌菌棒製作、食用菌種植、食用菌研發、食用菌成品銷售等,在牛場布依族鄉小山村等建設食用菌生産大棚,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運營,公司負責技術指導管理運營,按市場價包産品回收,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食用菌産業,並解決周邊村民就業問題。今年以來,已産出近50萬棒,明年預計生産70萬棒。
近年來,白雲區在加快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推進鄉村産業振興工作中,堅持做優做精做示範,以“穩糧、強菌、優菜、精果”工程為抓手,着力發展食用菌種植、草莓種植等優勢産業,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項目。同時,以食用菌為重點産業,深入推進一二三産融合,打造了食用菌精深加工中心、蓬萊仙界·蘑力小鎮等項目,從全産業鏈條環節入手,全力推進食用菌産業做大做強。
今年以來,白雲區已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13萬畝,佔目標任務數的123.8%;産量0.6491萬噸,佔目標任務數的122.5%;完成水果生産1.298噸,佔目標任務數的101%;實施了白雲區紅錦食用菌加工及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白雲區林下食用菌種植及初加工項目……如今,行走在白雲區各鄉鎮村寨,隨着一個個項目落地,到處可見農業穩産保供和農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嶄新畫卷正在白雲大地上徐徐展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讓我們倍感振奮,肩上的擔子和責任也更重。”白雲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孟華&&,接下來,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強有力的作風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穩糧、強菌、優菜、精果”工作布局,因地制宜謀劃好現代農業項目,在産業振興上再發力,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實施農村“五治” 提升人居環境
“二十大精神我來唱,鄉村環境大變樣,農村‘五治’舉措實,文明新風要堅持……”10月26日中午,白雲區都拉布依族鄉冷水村的村民活動室裏,該村第一書記郗玲正和布依族村民們一起商量編唱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山歌。
“我們村裏搞‘五治’,村子環境越來越好了,大家看在眼裏樂在心上,必須把這些變化和新生活新期待編進歌詞裏頭去。”村民們笑着説。
自農村“五治”工作開展以來,冷水村全面走訪摸排,結合實際改建老舊房屋4戶、打造最美庭院示範戶5戶;建成使用污水處理站1座,全村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建起了垃圾分類分揀點以及垃圾分類包保制度;辦理婚喪事宜也有了統一場所,文明鄉風日益濃厚……如今的冷水村,文化活動廣場、長廊涼亭、健身路徑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分類垃圾桶定點擺放,主題墻繪為村容增色。
近年來,白雲區通過農村“五治”工程,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大夥看在眼裏且親身參與,民生實事真真正正做到了群眾心坎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指數的現實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而鄉村環境提升也是重要抓手之一。”郗玲説,接下來,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發揮好駐村幹部作用,持續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農文旅融合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
秋末冬初,雖然天氣轉寒,白雲區牛場布依族鄉蓬萊村依然有不少市民游客前往。這裡有蓬萊仙界·蘑力小鎮景區,有提供採摘農事體驗的草莓大棚基地,還有提供休閒娛樂和原生態菜肴的農家樂……村民謝大昌開的蓬萊山莊農家樂,也迎來一批批客人。
“我家農家樂開了有五六個年頭了,就是看中了蓬萊村的鄉村旅游發展機遇。蓬萊仙界景區重新提升打造,村裏的環境也越整越漂亮,一條多車道公路直接連到鹽沙大道,從蓬萊村到貴陽老城區,開車只需要三四十分鐘,非常便利。”謝大昌説。
蓬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朝奉介紹,近年來,依託景區項目建設、農村“五治”工作等,蓬萊村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村容村貌發生很大變化,小山村變成了大景區,還帶動發展餐飲店、民宿、零售店等30余家,通過土地入股、勞動務工等形式帶動村民400余戶,村集體經濟收入近50萬元。去年,蓬萊村還被納入“貴陽貴安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給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讓高朝奉的發展信心更加堅定了。“我們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落實到鄉村振興的每一步工作中,利用好我們蓬萊村的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高朝奉説。(梁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