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天氣微涼。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村民游成英一家5口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餐後,紛紛出門上班。3&&動車、1輛轎車、1輛貨車,陸續從家中駛出。
“我在村游客服務中心工作,走路也就10來分鐘,近得很。”58歲的游成英説,往日她都是步行上班,但最近兒子帶着幾名務工村民在附近田地采收蔬菜,她中午要回來給他們做飯,騎車更方便。
游成英的兒子名叫邱明榮,今年36歲,自初中畢業後就一直外出務工。4年前,他帶着務工攢下的錢,回村流轉田地發展茄子、白菜、青菜、西瓜等果蔬種植,現在總種植面積達40余畝,成為村裏的果蔬種植大戶,更成了當地致富“帶頭人”。
“他現在一年收入10多萬元不成問題。”聊到兒子的收入,游成英笑得合不攏嘴。她説,近年來,不僅是兒子,家中其他人同樣實現增收。“我在村游客服務中心做保潔,每月基本工資2500元;丈夫在塘約水廠上班,每月至少有2300元收入;女兒和兒媳在縣城工作,每人每月保底工資2800元。”
“現在的生活,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游成英説,以前她的夢想就是蓋起1層3房的小平房,一家人住在一起,家裏有電視機和洗衣機,如果能再買輛摩托車,那簡直好得不得了。
為了實現夢想,1998年,游成英與丈夫跟同村裏人一起,到浙江沿海一帶務工。2008年,奔波多年但積蓄並不見漲的游成英回到塘約村,靠種莊稼、養家禽等維持生活。丈夫、兒子和兒媳依然外出打工。
2014年,平淡的生活迎來轉折。這一年,塘約村搶抓機遇成立合作社,設置勞務輸出、建築、運輸等分支經營主體,同時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並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業。在此過程中,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和參與務工的方式,過上了既領股金又領薪金,在家門口就可創收的新生活。
富起來的塘約村,又專門抽出資金不斷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為村民發展産業提供必要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邱明榮瞅準時機開始發展果蔬種植業,並帶動周邊10多名村民務工增收。
在這種背景下,游成英和丈夫以及女兒、兒媳找到了現在的工作,並一直穩定持續下來。
也是在這種背景下,游成英翻倍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蓋起了兩層小洋房,地面和外墻面都鋪上了瓷磚;熱水器、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彩色電視機、電動車、轎車、貨車……家中大件越來越多、越備越齊。
“現在,一家人住在一起,不用再遠走他鄉。”游成英高興地説,“如今的生活,比我當初的夢想還要好得多!”(記者 向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