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返回首頁
>>正文

新時代·新地標|北盤江大橋:讓天塹變通途的“世界高度”

2022-09-23 16:49:37  來源: 新華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個個新地標見證了新時代10年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記者帶您走進“世界最高橋”——北盤江大橋,看天塹如何變通途。

  貴州西部的烏蒙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帶,溝壑險峻、溶洞叢生。山脈之中的北盤江將雲貴兩地隔絕開來。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龍井社區村民馬選軍的家就在峽谷中。

  “以前這裡出行非常困難。如果我們想去一次鎮上,從山腳爬到山頂,山頂再下去,要花4個小時才能到。”今年41歲的馬選軍回憶道。

  從峽谷抬頭仰望,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凌空飛架。因其橋面至江面565.4米的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認證為“世界最高橋”。

  2016年建成通車的北盤江大橋打通了出山路,更拓寬了當地村民的發展思路和門路。由於家門前就能欣賞大橋的壯觀景象,2019年,馬選軍夫妻利用新修的磚房,開了“小馬哥農家樂”。

  “我現在接待的游客全國各個地方的都有,還有一些外國人。”平日裏,馬選軍除了主動向游客介紹大橋,還義務清理河邊的垃圾。“希望能給游客留下好印象,也把我們家鄉推廣出去。”

  每年七八月,貴州避暑游火熱,農家樂裏游客絡繹不絕。距離馬選軍家十幾公里外,龍井社區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內同樣忙碌着,村民們正採摘成熟的獼猴桃,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後銷往全國各地。

  “由於政府對交通建設的重視,在采收期的獼猴桃能夠及時運出。”貴州水城澤能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國留説。近年來,大橋讓基地的名聲越來越響,合作社再也不用為獼猴桃的銷路發愁。

  北盤江大橋讓峽谷中的村民走出大山,更促進了區域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高效。而在這背後,是建設者突破山區運輸困難、喀斯特地貌限制等難題取得的成果。

  “兩岸岩石大多比較破碎且穩定性差,我們花了半年時間對地質進行綜合勘查,才把索塔放到穩定的基岩上。”貴州高速公路集團總工程師石大為介紹,為了讓上百萬個螺栓孔達到拼裝精度,構件上橋前會多次進行預拼試驗,在雲南岸還獨創了“縱移懸拼”的施工方案。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是中國橋梁建設者的真實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奮鬥精神的集中體現。作為我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餘座橋梁,世界高橋前100名有近一半在貴州。

  截至2021年底,貴州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突破8000公里,在千溝萬壑上打造了一個“高速平原”。“我們修路的人就想越修越好,給當地百姓出行提供方便,也為經濟發展助力。”貴州路橋集團重遵23標項目黨支部書記吳明勝説。

  隨着開放通道和&&加快建設完善,借助日益快捷的交通網絡,貴州正奮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

出品人:孫志平 徐姍娜

監製:樊華 張平鋒 鐘昊熹

統籌:李傑 張旭東 山旭

記者:吳斯洋 劉勤兵

編輯:王梁

配音:王帥龍

動畫:楊震男 史凱麗 夏勇

部分素材支持:烏蒙新報

衛星遙感數據及技術支持:郭建偉 曾迎迎 丁新珂

新華社音視頻部

媒體融合生産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 劉昌餘 謝素香]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2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