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踐行囑托十年間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書寫綠富同興的貴州故事

2022-08-02 17:56:44  來源: 貴州日報

  盛夏時節,銅仁市萬山區朱砂古鎮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遊學學生,大家通過參觀萬山汞礦工業遺産博物館,探訪970公里的地下礦洞,感受朱砂古鎮的“前世今生”。

  “這次遊學讓我感受到了萬山古鎮的發展變遷,從書本走向生活,既欣賞了美麗風景,又收獲了很多知識。”參加遊學的學生倪芳芳説。

  曾經,萬山因盛産朱砂而被譽為“丹砂王國”,也因資源枯竭而深陷困境。為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當地從斷源、清源、開源三方面出發,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轉變。

  自2009年萬山國家礦山公園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實現了旅遊“井噴式”發展,同時拉動就業萬余人。

  今天的貴州,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生産生活各個方面,讓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今天的貴州,已成為近悅遠來的宜居家園、旅遊樂園、鄉愁故園。

萬山區九豐農業蔬菜大棚航拍。(萬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轉變思路守好“綠色家底”

  磷化工是貴州經濟發展重要産業,但伴隨而生的磷石膏,卻為貴州帶來了環境的威脅。

  産業關乎發展,廢料關乎生態。

  作為全球面臨的治理難題,解決磷石膏問題成為時代賦予貴州堅守“兩條底線”的具體考題。

  2018年,為解決磷石膏給烏江、清水江帶來的環保威脅,建設好長江、珠江上游綠色屏障示范區,貴州率先在全國提出磷石膏“以渣定産”,向這一世界難題發起挑戰。

  按照“誰排渣誰治理,誰利用誰受益”原則,將磷石膏消納量與産品生産量掛鉤,倒逼企業減少磷石膏堆存。

  2020年,貴州首次實現年度“産消平衡”,有效遏制了磷石膏堆存量的增長勢頭。

  將環境負擔變為資源優勢,一組最新的數據展現了貴州“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

  2021年,貴州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98.4%、全省11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3%,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作為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貴州堅決扛起“上游責任”,把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擔當,推動統籌跨境跨流域共防共治、區域大氣聯防聯控、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做到生態保護爭上游、一江清水送下遊。

  連續多年,貴州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國前列,綠色經濟增長速度領先全國,同時生態環境品質穩居全國前列,人民生活獲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桐梓縣水銀河大峽谷漂流。陳桂良 攝

  綠色發展因地制宜探新路

  “今天下午來了90個重慶遊客,吃飯要擺10桌!”7月20日,桐梓縣木瓜鎮水銀河邊,桐城客棧的老板李強一邊招呼員工準備食材,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説,暑期旅遊越來越火,來漂流的遊客一天比一天多,自家的農家樂天天客滿,忙都忙不贏。

  水銀河,地處赤水河綦江水係上游,青山綠水,生態環境優美。過去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從縣城到水銀河要經過兩個鄉鎮,路窄坡陡,來回要花上大半天時間。當地群眾守著水銀河的美景,卻只能靠賣一些木料為生。

  1999年,木瓜鎮群眾開始嘗試在波光粼粼、清澈見底的水銀河發展漂流旅遊。

  十幾年來,隨著交通和旅遊接待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曾需要翻越重重大山到達的水銀河,現在一條公路便可直達。

  2019年12月30日,水銀河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慕名而來遊客逐年增多。

  “來這裏漂流好耍,水質很好,像泉水一樣清亮,透過水面都能看到魚兒在遊。”正在遊玩的重慶遊客何雲熱情地點讚水銀河的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水銀河已接待遊客180萬人次,周末最大接待人數超4000人。“守著好生態好風景,我們的日子才好了起來。”李強高興地説。

  綠色是貴州最鮮明的底色,生態是貴州最亮麗的招牌。

  走遍了全球88個國家的廣西遊客練華來過貴州三次,對她而言,貴州風景好,氣候好,冬暖夏涼,十分舒適。日前,75歲的練華奶奶用3個小時徒步登上了梵凈山頂,她高興地對記者説,自己還會來貴州,因為還有很多風景她還要慢慢地去看。

  在梵凈山欣賞獨屬貴州的世界自然遺産,聲名遠揚的“多彩貴州”已成為旅遊度假好去處和世界自然遺産總數全國最多的省份,這是大自然賜予貴州的天然禮物,也是貴州人民長期以來不斷呵護生態環境所獲的饋贈。

  2021年,全省旅遊接待總人數6.44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642.16億元。

  遊客在萬山朱砂古鎮“那個年代一條街”商店內購物。(萬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生態優先做活産業大文章

  好山好水,既能成就好風光,也能孕育好味道。

  “山好,水好,植被密,春夏秋冬不缺蜜。”談到自家養的蜜蜂,李祖江笑得合不攏嘴。李祖江是江口縣太平鎮太平社區的村民,在他看來,自家蜂蜜能夠賣到160元一斤,離不開梵凈山區域良好生態環境的加持。

  今年伊始,江口縣利用40萬畝的國家儲備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黃精為主的梵凈山地道中藥材林下經濟,適度發展“林+藥”“林+蜂”等“林+N”産業模式,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讓綠水青山得以增值。

  “別看我一年只收一次蜜,年收入20萬元根本不是事。”李祖江高興地説。依托林下經濟基地的發展,林中生長的五倍子、黃精、柑橘等植物,自家的蜂蜜更加香甜,李祖江也迎來了新客人,與此同時,他還創建了李氏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53戶人家實現增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1年,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全省上下迅速掀起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潮。

  2021年,貴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2800萬畝,全産業鏈産值達560億元。全省累計建成千畝以上林下種養基地321個,林下經濟實施主體達到1.75萬個,帶動302.8萬農村人口月均增收1294元。

  作為全省林下經濟産業建設“排頭兵”,黔東南州重點發展林菌、林藥、林雞、林蜂四大林下經濟産業,打造“苗侗山珍”林下品牌,實施村有百畝基地、鄉有千畝基地、縣有萬畝基地的“百千萬工程”。目前,該州林下經濟種植和養殖利用森林面積達101.53萬畝,總産值21.89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以市(州)為單位的林下經濟發展區,産業累計覆蓋農戶38.36萬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貴州始終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用實踐書寫了綠富同興的高品質發展故事,在“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二者皆可兼得”的發展道路上不斷前行。(記者 申雲帆) 

[責任編輯: 鄧嫻 欒小琳]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