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近年來,安順貴陽兩市積極探索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兩地生態聯保共治取得實質性進展。
生態補償制度持續優化。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安順市與貴陽市建立了紅楓湖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以紅楓湖主要入庫河流羊昌河焦家橋、桃花園河(麥翁河)駱家橋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為考核依據,實行雙向生態補償,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由貴陽市補償安順市,若不達標由安順市補償貴陽市。2012年至2020年,羊昌河焦家橋、桃花園河(麥翁河)駱家橋斷面水質持續優良,連續9年獲貴陽生態補償資金。
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持續完善。嚴格執行《貴州省紅楓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辦法(試行)》,近三年,紅楓湖流域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國省控水質斷面水質優良率均為100%。建立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的激勵約束機制和長效機制,印發了《安順市紅楓湖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或籌集比例為市級15%、西秀區25%、平壩區60%。
流域環境治理持續向好。加強平壩區、西秀區對紅楓湖上游羊昌河、邢江河的管理,禁止在紅楓湖流域建設對水體有污染的建設項目,在嚴格使用生態補償資金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在紅楓湖流域實施一系列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清淤、農村污水治理、飲用水源保護、環保能力建設等項目,進一步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記者 胡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