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關山飛度四十載,嶺秀黔中書新篇

2022-07-19 17:56:18  來源: 關嶺縣融媒體中心

  關山飛度,地靈人傑;山河錦繡,嶺秀黔中。

  1978年,在關嶺,一群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農民,與安徽鳳陽小崗村率先在全國實行“定産到組、超産獎勵”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創造了被譽為“北鳳陽,南頂雲”的“頂雲經驗”,將“關嶺”寫進了中國土地改革的歷史。

  1982年,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正式成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從此一路繼承和發揚。歷屆縣委、縣政府一路披星戴月、艱苦奮鬥;一路飽嘗艱辛、披荊斬棘,終成這四十載春華秋實、碩果纍纍。

  講政治,以信念鑄魂,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切實增強黨的理想信念,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對黨絕對忠誠牢記於心、實踐於行,是關嶺各項事業取得明顯成效的根本保證。始終壓緊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確保黨員幹部的肌體健康,是確保關嶺各項事業持續深入蓬勃發展的根本活力。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縣委、縣政府帶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作風教育整頓走深走實,引導全縣上下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凝聚起了幹事創業、攻堅克難的磅礡力量。

  勇擔當,誓死出征,決戰貧困創奇蹟

  曾幾何時,“要吃米,等生病。等到街市買來米,病人早已死得冰梆硬。”一句順口溜道盡了曾經關嶺無盡的貧窮與荒涼。篳路藍縷只求改變民生之艱,義無反顧只為一枝一葉總關情。經過四十載艱難跋涉,經過四十載上下求變,時間進入2020年,關嶺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凝聚合力、盡銳出戰,幹部下沉到村1000餘人,幹部勇擔使命、辛勤付出,甚至不惜以生命赴使命,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累計改造農村危房、整治老舊住房2萬餘戶,建成1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4691戶22140人搬出深山區石山區。完成“組組通”硬化路130余公里。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31處,解決19萬餘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參保資助貧困人口43萬餘人次,三重醫療保障累計報銷10萬餘人次,報銷金額3.3億元。24709戶110706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徹底撕掉了關嶺貧窮與荒涼的歷史標籤,在關嶺這片土地上創造了新的奇蹟。

  強基礎,惠民生,城鄉面貌換新顏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明之所盼,我必行之”。四十載不忘初心,四十載永擔使命。圍繞改善群眾生産、生活環境這一宗旨,關嶺堅持城鄉布局同步發展,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提升群眾生活質量與水平。到2020年,關嶺“1+N”示範小城鎮鎮村聯動覆蓋率75%以上。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展到10余平方公里,城鎮總人口15余萬人,城鎮化率47%以上。頂雲新區新産業新業態快速發展,項目工程星羅棋佈。滬昆高鐵開通運營,關嶺進入“高鐵時代”。六安高速(關嶺段)加快建設,關花大道已全線貫通,境內公路總里程1800公里,立體路網體系基本形成,榮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稱號。水利工程實現突破,壩陵河水庫、小魯灰水庫等一批中小型水庫建成投運,改寫了關嶺沒有中型水庫的歷史。鄉村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頂雲石板井村、斷橋木城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成功創建“全省文明城市”,城鎮承載力、集聚力明顯提升,宜居宜業新名片更加亮麗,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

  調結構,譜新篇,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

  四十載因地制宜,四十載艱辛求索,關嶺堅決克服一切困難,結合關嶺資源實際,主打工業、農業、旅游三張牌,書寫了屬於關嶺這片土地的輝煌。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以水、風、光清潔能源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勢頭正盛,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410萬千瓦,成功在北盤江沿線石漠化區域將荒山荒坡“變廢為寶”。現代農業持續提質增效,關嶺牛、花椒主導産業初具規模,關嶺牛存欄13余萬頭,花椒種植面積10余萬畝,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現代漁業種業園區,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産業蓬勃發展,為鄉村産業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全域旅游實現多點突破,創建3A級以上景區10個,關嶺古生物化石群旅游景區、花江大峽谷景區、木城麗水旅游景區、永寧明清古鎮景區等大放異彩,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相互輝映,成為點綴在關嶺大地上的一顆顆明珠,也成為推動關嶺高質量發展的新的經濟支撐點。

  重成效,嚴治理,“生態關嶺”放異彩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的願望,也是發展的基礎。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關嶺四十載的發展實踐不能忘記,喀斯特地貌上石漠化的現實不能忘記。關嶺始終堅持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實施污染源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累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積160余平方公里,完成荒山造林及未成林補植補種15萬餘畝,森林覆蓋率56%以上。空氣污染、水源保護力度增強,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縣城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有序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環保設施不斷完善,完成鄉鎮(街道)生活垃圾中轉站主體工程建設,城鎮垃圾處理率90%。城鄉污水處理設施持續完善,城鎮污水處理率91以上%。持續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大力推進“雙十工程”,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書寫了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關嶺”新篇章。

  關山飛度,再一次呼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勇氣;嶺秀黔中,再一次註定了新征程的高質量高標準。站在關嶺自治縣成立四十周年的新的起點上,關嶺恰逢“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百年成就使人振奮,百年經驗催人奮進,全面推進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一如號角,縣委、縣政府豪情滿懷地制定了“民生福祉實現新改善,生態文明實現新進步,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社會文明實現新高度”的宏偉藍圖,前路漫漫而願景激勵人心,千帆競發所以勝利在望,我們有理由相信和期待,關嶺這片地靈人傑、山河錦繡的土地,必將再一次寫下奇蹟,必將再一次迎來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4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