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安順市農科院:農業科技助力糧食安全

2022-07-14 09:21:15  來源: 貴州日報

  “夏季雨水比較多,我們要採取科學的清溝排漬、中耕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的技術,確保大豆正常生長……”近日,安順市農科院農技專家走進普定縣化處鎮的大豆高産示範點開展田間管理技術培訓,並對實際田間操作進行示範及指導。

  今年以來,安順市農科院技術團隊為確保大豆等油料作物産量穩定,加大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創新利用、新品種選育、科研人才培養等,利用安順市農科院大豆種質資源及選育的新品種優勢,在黔東南從江縣百香果種植基地、貴陽修文縣獼猴桃種植基地,開展百香果、獼猴桃與菜用大豆套作試驗示範,探索百香果、獼猴桃與菜用大豆優質高産高效套作模式;今年3月,將安順農科院育成的大豆新品種在鎮寧自治縣開展火龍果套作大豆試驗示範,提高火龍果産業園土地利用效率……通過多種創新科學種植方法,提升土地單位經濟效率。

  除了大豆穩産外,做好安順市水稻生産技術服務。西秀區舊州鎮大地農機合作社是安順農科院長期進行技術跟蹤服務支持的合作社之一,今年3月初,科技人員就多次到該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

  “夜郎紅841”是安順市農科院選育的香型優質紅米,今年在西秀區、普定縣、關嶺自治縣等種植規模為2000余畝,畝産優質稻穀600公斤。通過技術指導,可生産優質稻穀120萬公斤,生産特色紅米80萬公斤,為合作社、農戶帶來銷售收入400余萬元。

  “去年生産的10多萬公斤‘夜郎紅841’優質紅米銷售收入超過150萬元。今年,合作社除了在西秀區劉官鄉種植200畝紅米外,還在西秀區黃臘鄉流轉300畝土地種植紅米。”劉官鄉大黑土村農民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粟英説。

  自開展創新創業技術服務以來,安順市農科院水稻技術團隊技術服務覆蓋安順市各縣區,目前開展技術服務147人次、培訓農民技術人員700餘人次,線上線下解決生産問題50余個,免費提供新品種300公斤,制定生産技術方案3個,技術服務得到企業、合作社和農戶認可。

  此外,為提高秋冬閒田的利用率,安順農科院在西秀區、關嶺自治縣等地實施冬春早熟馬鈴薯旱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基地建設,擴大推廣規模,幫助農民增産增收。

  安順市農科院黨委書記、國家馬鈴薯産業技術體系安順綜合試驗站站長張鵬説,馬鈴薯作為第四大糧食作物,對國家糧食安全及安順市農業産業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冬春種早熟馬鈴薯充分利用秋冬閒田,提高耕地利用率,深度契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要。

  接下來,安順市農科院將繼續深入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履行好優質糧食生産技術服務的義務,辦好試驗示範,通過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幫助農民增産增收,用科技支撐安順市的糧食安全的“底氣”。(記者 程達 金秋時)

[責任編輯: 欒小琳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2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