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美麗鄉村展新篇

2022-06-23 09:23:40  來源: 貴州日報

美麗鄉村展新篇

——全省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暨東西部協作現場推進會觀摩側記

  6月22日,全省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暨東西部協作現場推進會在湄潭縣召開。當天上午,來自全省各市州的分管負責人與相關部門代表分兩組出發,對湄潭縣、鳳岡縣的鄉村振興示範點與幫扶車間進行觀摩。

  走鄉道、進田園,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繪製在山水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田園、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洋溢着昂揚精氣神的村民,見人、見事、見景地述説着美麗鄉村的新故事。

  走進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田家溝,青山映襯下,滿池荷葉在碧波中蕩漾,觀摩代表嘖嘖稱讚。茶産業始終貫穿當地發展的始終,近20年的堅持,如今218人的村民組,茶園種植面積達545畝,人均茶園2.5畝,茶葉加工廠就有7家。

  “田家溝在産業上的久久為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們一直以茶産業為主導産業,又因地制宜抓鄉村建設,給我帶來了諸多 啟發,下一步我們要把好經驗帶回去,做到堅定不移抓産業、抓鄉村建設、抓農村治理。”貴陽市副市長冉斌感言。

  發展産業,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這邊,老産業迸發出新力量,另一邊,新産業正在激發大活力。在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秀竹組,觀摩組和玫瑰來了一場浪漫的約會,當地致力於引賢返鄉,利用致富帶頭人引導村民發展産業,如今建成了玫瑰家庭農場,在石旮旯間、田邊地角、房前屋後,村民都種上了玫瑰,不僅觀賞性強,也帶動了村民收入。觀摩代表邊走邊看,紛紛感嘆。

  藏在山谷內的秀竹組步步是景,在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中,秀竹組始終把産業振興貫穿全過程、融入全領域,強抓主導茶産業的同時,玫瑰還製成了護膚品,花茶、精油等賣向全國各地。

  黔東南州副州長譚夔聽完介紹後總結出幾個好:“真是定位好、人才選得好、産業發展好、機制建得好,尤其在培養本地人才方面,返鄉創業帶頭人破解了鄉村振興中的人才難題,又因地制宜選擇了好産業,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經驗。”

  告別玫瑰園,觀摩組又來到了鄰近的臨江村三新組,眼前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隨風起舞,有機水稻是這裡的主導産業,依託當地出産優質大米的産業基礎,當地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當地農戶牢牢地建立起利益聯結。目前,該組有優質水稻、茶葉、肉牛等産業,撬動相關産業社會投資1600多萬元,其中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有568萬元。

  “看這面墻真有意思,據説都是來自珠海的生蠔殼,這真的是見證了偉大的山海情啊。”站在一面用蠔殼貼滿的墻前,觀摩代表紛紛舉起相機,拍下這充滿山海深情的一幕。

  去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啟,粵黔兩地從單向幫扶轉向協作共贏,山海赴新程,也帶來了諸多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湄潭縣求是社區搬遷安置點,因為有了東西部協作的“需能互促”,這裡去年8月引進了珠海市一家公司,建起了棒(壘)球生産就業幫扶車間。觀摩組代表與員工攀談起來,其中一名叫茍治秀的工人坐在輪椅上微笑着説:“我手腳慢,做得不多,但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終於有工作了。以前在老家,走動都靠媽媽背,現在住進新房子,我還可以開着輪椅到處走了。”

  黔南州鄉村振興局局長林娜認為,湄潭縣在深化東西部協作上有諸多創新,尤其在産業合作上,搶抓東部産業轉移的機遇,突出二産發展,實現了人崗精準匹配,保障了搬遷群眾就業、增收。

  夏至清風送爽,每到一個觀摩點,觀摩組代表都會認真傾聽、仔細思考、發表感受,詳細了解當地的先進做法,汲取成功的經驗,大家紛紛&&,要將這些經驗做法帶回去,讓鄉村振興的盎然生機在貴州大地盡情鋪展。(記者 梁聖 王丹靈)

[責任編輯: 吳雨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6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