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數字化種植水稻,後端線上線下連接百餘個消費幫扶館——
粵黔協作助力“安順大米”出山進城
今年年初為迎新年、促幫扶,廣州市協作辦公室推出廣州地鐵消費幫扶公益廣告。一幅幅精美的“安順大米”特色産品海報通過100塊地鐵燈箱公益廣告牌在廣州地鐵各大站&線路集中亮相,覆蓋廣州地鐵各大主流線路及各大客流換乘站、CBD商圈。安順大米研究院以稻米全産業鏈數字化賦能打造的安順區域品牌“安順大米”産品正式亮相廣州消費市場。
“安順大米”是廣州與安順協作實施産業幫扶和消費幫扶的代表。2021年9月,乘着粵黔東西部協作東風,廣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艾米集團與安順市合作,成立安順數智大米研究院有限公司,打造“安順大米全域水稻數字化系統”,推動安順市全域水稻産業數字化升級。
“艾米集團研發的水稻數字化系統,整合種植管理、全域數字管理、AI病蟲害智能識別、農機調度、專家諮詢等子系統,其搭建的‘線上+線下’農業專家教授團隊,能多對一實時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實現水稻種植全程監測和大數據溯源。一套標準化種植流程,能保障大米品質,提升品牌價值。”艾米集團地標品牌事業部執行總裁李學詩説。
作為艾米集團聯合安順市政府共同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産業研究機構,安順大米研究院自落地安順以來,一直積極推廣“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有品牌”模式,協助安順市政府建設安順大米數字化品牌中心,建立授權使用和動態監管機制,率先將“安順大米”作為區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協助安順市政府制定“安順大米”地方標準、生産技術規程、標識使用規定等,力爭“安順大米”實現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品牌銷售。
同時,大力培育安順本土大米龍頭企業,通過推廣“主導産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訂單基地”的利益聯結模式,不斷壯大“安順大米”品牌效應,提升“安順大米”市場競爭力,為保障糧食可持續安全不斷作出新貢獻。
目前,通過企業對接、質量把關、統一定制,已有3家安順大米企業加入“安順大米”公用品牌和廣州幫扶館大分銷體系,使用專用雲倉,拓展更廣闊的消費市場。
貴州省黔壩米業有限公司即為3家企業之一。該公司年産名、特、優,各種等級大米近4萬噸,是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大米加工企業。公司自有種植基地2000畝,採取“公司+農戶”的組織方式,帶動合作農戶種植總面積2萬餘畝。
“我們的大米從選種到種植,整個過程都有標準可循、有源頭可追溯。規範種植、科學管理,客戶越來越多。現在得到東西部協作幫助,我們對打開大灣區市場很有信心,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好‘安順大米’這塊金字招牌。”貴州省黔壩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肖家清説。
一粒大米牽兩頭。在廣東粵黔協作工作組、安順大米研究院、安順當地政府以及大米生産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精準對接線上線下超過100個消費幫扶館,助力“安順大米”出山進城,切入廣州消費幫扶的大分銷體系中,力爭銷售網絡進一步向大灣區輻射擴展。(記者 張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