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在鎮衞生院做了個膽囊結石的微創手術,7000多元的手術費,醫保能報銷85%,省下不少費用。”近日,習水縣溫水鎮五星社區群眾穆世會在鎮衞生院就醫,身體慢慢康復,省心省力的治療讓她滿意。
為了能夠全方位服務周邊群眾,該鎮衞生院搭上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快車,從曾經只有一棟樓發展到佔地近萬平方米、設有23個科室,擁有螺旋CT、呼吸機、心電圖機等先進醫療設備,可開展骨科、胃腸外科等常規手術以及腹腔鏡附件囊腫切除等微創手術,成為習水縣人民醫院溫水分院、遵義市51個縣域醫療次中心之一,覆蓋周邊的良村、大坡、寨壩、仙源等鄉鎮就醫群眾。
持續上升的群眾滿意度伴隨着遵義醫改一路走來。
2010年,遵義市被確定為第一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試點城市,正式開啟了公立醫院改革之路。為抓好試點探索,遵義市圍繞破除逐利機制、突出公益性質,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創新。
“我們創新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按照‘縣級帶中心、中心帶一般’‘突出中心、梯次發展’的思路,從規劃布局醫療次中心、推動資源貫通、實施醫共體總額付費和完善‘六統一’管理機制等方面入手,推動醫療衞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衞生資源下沉,確保群眾‘看得了病’。”遵義市衞生健康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冷啟富説。
立足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遵義市深入推進DIP國家試點工作,發揮醫保激勵約束作用,規範公立醫院臨床診療行為,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實行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53%,全面實施藥品、耗材“零加成”,大幅減輕群眾用藥負擔;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破除公立醫院以藥以耗補醫機制,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財政補助、醫院強化成本控制等渠道完善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機制,逐步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優化醫保結算機制,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建立“一站式”即時結報機制和異地結算結報機制,群眾不再為墊付醫療費用而苦惱。同時,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有效提高了醫療費用報銷比例。
此外,遵義市還着力改革醫院管理運行機制,推動診療技術“硬實力”和服務質量“軟實力”雙提升,確保群眾“看得好病”。
落實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將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補助、院長(書記、總會計師)年薪納入財政預算撥付,列入專項資金管理,確保公立醫院在改革中“輕裝上陣”;將市屬6家公立醫院統一為正縣級單位,制定《遵義市公立醫院人員調控數管理辦法》,根據醫院發展重新核定人員總量並實行動態管理。&&《關於推進遵義市衞生健康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通過政策吸才、主動攬才、借力引才、以才聚才等方式引育人才,提升核心競爭力。
目前,遵義市共有三級公立醫院17家,分別有國家級、省級、市級臨床重點專科6個、93個、46個。所有公立醫院均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務,改革13項服務流程,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數據匯聚融合、互聯共享,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看病少排隊,切實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2021年,遵義市成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第二批國家級示範城市、全國DIP示範城市,《推動縣域醫療衞生服務資源提質增效的探索和實踐》入選國家醫改藍皮書,為全國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供了“遵義方案”,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經驗在全省推廣。今年4月,該市入圍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記者 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