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9226名“兵支書” 服務7107個鄉村

2022-06-03 09:56:48  來源: 貴州日報

貴州9226名“兵支書”,服務7107個鄉村

—— “戎”歸家鄉守基層 振興路上建新功

  初夏,走進青山綠水間的安順市阿歪寨村,小橋流水與古村落步道、風情農家樂、布依古寨民宿等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一派生機盎然、其樂融融的美麗鄉村景象。

  然而幾年前,阿歪寨村還是一個凝聚力弱,陳情事件頻發、群眾自我發展意識淡薄的“問題村”。

  解決“問題村”問題的,是一位退役返鄉的群眾“貼心人”。

  “安順是革命老區,也是我的家鄉,家鄉人民需要我,我一定第一個站出來,因為我是一名共産黨員。”説話的人叫韋俊,是阿歪寨村支部書記,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退役軍人,是貴州9226名“兵支書”(退役軍人擔任村或者社區幹部)中的一員。

  在“兵支書”韋俊的帶領下,短短幾年時間,阿歪寨村風村貌大變樣,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被住建部列為“共同締造”試點村落,被貴州省列入“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並獲評貴州省傳統示范村落、第五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在貴州各地,像韋俊這樣的“兵支書”共有9226名。他們分布在全省7107個村,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實施鄉村振興,卸下戎裝初心不改、扎根基層再建新功。近年來,全省共有8名“兵支書”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有30名“兵支書”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貴州是全國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村人才資源匱乏。而退役軍人經過黨和軍隊的培塑,政治素質高、組織觀念強、群眾信得過,有建設農村、改變家鄉面貌的內在動力。在黨委、政府的關懷下,通過擔任村“兩委”成員並成為“兵支書”,可以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2018年,安順市整合軍地資源,創建了全國首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在農村推動“兵支書”隊伍建設。隨後,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組成調研組到貴州圍繞“兵支書”做法組織專題調研,向全國推廣貴州遴選優秀退役軍人擔任“兵支書”的經驗做法。2020年9月,退役軍人事務部會同中央農辦、國務院扶貧辦在安順召開全國退役軍人村幹部決戰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現場交流會,自此,“兵支書”工作方法在全國各地全面推開。

  如今,貴州對“兵支書”的培養已開啟“全鏈條”模式。新兵入伍後,為其開通“成長專線”,跟蹤掌握服役期間成長情況,退役後,通過退役軍人人才庫,將優秀士兵納入村級後備幹部,加大培養力度。對大學畢業生入伍後安置到事業單位的,先放到“兵支書”崗位上鍛煉,充實基層力量。

  與此同時,通過“遞進式”培養、“分級式”培訓、“量體式”服務、“多樣化”教學等方式,在全省儲備和培育“兵支書”,幫助“兵支書”提升履職能力。

  截至目前,貴州各地已分期、分批、逐級開展“兵支書”專題培訓200余次,培訓“兵支書”5000余人次。

  此外,貴州以“兵支書”區域産業聯盟為載體,強化政策指引,爭取政策支援,搭建“兵支書”抱團發展平臺。並聯合金融機構推出“兵支書e貸”,發放貸款1.2億元,專項支援“兵支書”發展鄉村産業,夯實“兵支書”所在村鄉村振興基礎。

  目前,貴州正著力建設“兵支書”2.0版本,計劃通過三年時間,打造一批“兵支書”農特産品品牌,設立一批“兵支書”鄉村振興工作示范點,助力農業現代化和旅遊産業化發展。同時,打造以“兵支書”為主的退役軍人智慧商務大數據平臺和産業聯盟,推進“兵支書”所在村“生産、生活、生態”同步發展,助力優質産品走向全國各地。(記者 董自斌)

[責任編輯: 吳雨 黃勇]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1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