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安順經開區:“點、面、線”結合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網

2022-05-20 18:38:00  來源: 安順經開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認真學習貫徹關于“雙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過科學布置,統籌規劃,以自身工作的創新突破,全面推行“5+2”課後服務模式,扎實推進“五育並舉”“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一是在作業“點”上發力。優化作業設計及推送機制。開發區各學校依托信息化手段在電子班牌上構建並公示作業和學習資源推送機制,分別成立作業審核小組,分年級精準實施作業日抽檢、日通報制度,鼓勵布置分層、彈性、有個性化的作業,對完成基礎作業有困難的學生開展個別化輔導。截止目前,全區共有39所學校開展此項工作,覆蓋率100%。同時,以作風革命為契機,針對作業設計、布置及批改等問題,洞口流民族學校組織各教研組陸續開展小課題研討及校本研修,進一步明晰了作業設計思路和方向,推進作業管理工作提質增效,切實推進教育教學品質發展。

  二是在課程“線”上加力。以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契機,以安順地戲、蘆笙、剪紙、蠟染等民間藝術為主,特色藤編、體育課為輔,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拓寬學生傳承安順特色傳統文化渠道,讓學生在創作設計中體驗藝術來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從而拓寬視野,發展思維。對門小學學生郭子星的家長説:“新陽村是地戲村,地戲是老一輩口耳相傳下來的民間文化。如今,學校開展地戲課後服務活動,家長沒有增加費用,孩子能得到文化傳承”。據幺鋪中學王玉敏老師介紹,針對同學們喜愛阿歪寨藤甲編織的濃厚興趣,學校開設了專門的編織課程。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將親手編織的花瓶、鉤織的花花草草,將校園打扮得煥然一新。每當看到孩子們興高採烈地談論自己的編織作品時,老師們感到這一切辛勞沒有白付!民族民間文化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培養,做到提質減負增效,增強了學生向往和傳承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高度認可和好評。截止目前,在我區幺鋪中學、對門小學、雙陽小學等6所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活動150余次,參與學生200余人。

  三是在課堂“面”上聚力。在全區39所中小學優化教學過程,規范教學設計,加強教研管理,讓學生在課內學得好、學得足,既為學生“作業不出校”提供保障,又立足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不但堅持向“40分鐘”要品質,還通過豐富課堂提質增效。各結合課後服務和原有社團活動,既著力全面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又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堅持課後服務與學校特色相結合和堅持課後服務與教師特長相結合,優化課程資源,豐富課後服務形式和內容。如雙陽小學,通過邀請有特長的家長充實到特長班教師隊伍,使學校課後服務課程形成了“1+2+X”的課程體係:“1”是作業輔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作業進行答疑、解惑、輔導;“2”是每周三開展校級社團活動和年級組社團活動;“X”是學生的能力素養課程,包括寫字、作文能力提高、趣味數學、英語口語、小合唱等,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提升。雙陽小學課後服務,從基礎學科出發,多元、靈動、豐富的課後服務,扎實開展辦人民滿意教育工作。(張夢平)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