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省實施“+”供餐模式讓學生吃得營養科學均衡

2022-05-16 09:07:41  來源: 貴州日報

學生營養餐再提質

——我省實施“+”供餐模式讓學生吃得營養科學均衡

  在獨山縣實驗小學食堂,學生們興奮地夾起剛出鍋的基圍蝦,熟練地剝開蝦殼,將鮮嫩的蝦仁放進嘴裏。“白灼大蝦”是本學期獨山縣實驗小學食堂新增的一道菜,深受學生們喜愛。

  “營養餐不只是一頓飯的事情,對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説,營養豐富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學校食堂每天不重樣加餐水果、糕點和純牛奶等,讓孩子從吃得飽邁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獨山縣實驗小學德育處主任張光輝説。

  學生營養餐計劃已經推進10年。2012年3月,貴州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為目標,全面啟動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于2017年實現了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少年兒童營養健康狀況,去年12月,貴州省教育廳、財政廳、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質行動的通知》,明確今年全面實施“5+X”供餐模式,貴州學生營養餐從“吃得好”向“吃得營養、科學、均衡”邁進。

  “5+X”模式全面施行

  2021年秋季學期,貴州緊跟國家營養改善計劃新要求,將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隨之升級的營養改善計劃“5+X”供餐模式(政府膳食補助5元+家庭適當繳納少量費用)在各地有序開展。

  在獨山縣,“5+2”供餐模式已覆蓋全縣38所義務教育學校。獨山縣教育局營養辦負責人周繼成説,該縣的營養改善食譜由教育部門統一制定。“5+2”供餐模式將發放的膳食補助5元全部用于營養午餐,剩余的2元則用于保障學生每周能夠享用2至3次的水果和牛奶,努力讓膳食補助的每一分錢都“吃進學生肚子裏”。

  糍粑辣子雞、肉末豆腐、糟辣豆芽……一道道貴州風味的家常菜,出現在凱裏市三棵樹鎮蒿支坪小學第七周的營養餐食譜中。蒿支坪小學是凱裏市納入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235所學校之一,在去年營養餐補助標準提升後,蒿支坪小學營養餐升級為“5+1”(政府膳食補助5元+每生自繳費1元)模式。

  “學生不僅每天能吃到‘一葷兩素一湯’的營養餐,我們教師還利用每周剩余經費為學生提供牛奶和水果。”蒿支坪小學營養餐負責人李主任説。

  目前,凱裏市教育和科技局結合當地學生營養健康狀況、飲食習慣等統一制定了葷素搭配均衡、科學營養的帶量食譜,確保每學期有12套食譜供各校按周輪換使用。

  據了解,貴州營養改善計劃供餐品質、資助力度不斷提高,2021年投入營養改善計劃資金40.72億元,惠及農村中小學生和農村學前兒童490.28萬人。通過地方教育部門統一制定帶量食譜,保障學生無論來自偏遠鄉村還是城鎮中心,都能吃到營養均衡、科學搭配的營養餐,將教育公平體現在營養上。

  “校農結合”供應豐富

  回想曾經提著大筐、小筐往返于學校和集市之間的經歷,天柱縣藍田鎮小學教師趙健羽感嘆:“在農産品還沒有統一配送之前,我們教師會按照班級輪流到集市採購,但那裏供挑選的食材很有限,即使我們搭配了再豐富的營養食譜,卻苦于沒有足夠的食材做支撐。”

  近年來,貴州通過“學校+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校農結合”組織模式,以學生營養餐農産品消費需求為重點,深入推進校園農産品消費需求與當地農村産業發展的精準對接,持續擴大營養餐配送企業覆蓋面,實現從農業發展到學生營養改善的“雙贏”。

  如今,配送公司冷鏈車每天準時將藍田鎮小學訂購的食材運送到學校門口,實實在在解決了鄉鎮學校營養餐食材採購難、選擇面窄的問題。趙健羽告訴記者,食材豐富後,學校食堂遵循不浪費的原則,更加注重營養搭配、菜品口味。“有了營養餐的保障,學生們在日常學習、社團活動中更有活力。”

  “校農結合”作為各地打通農産品産銷渠道的重要途徑,在地方教育部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合力推動之下,保障本土農産品進校園的安全、綠色。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農民合作社、生産基地的農産品銷路問題,助力各地農業産業結構調整。

  在龍裏縣,健源餐飲公司于2020年通過政府招投標,獲得了配送學生營養餐食材資格,每日配送量約17000公斤。

  健源餐飲公司負責人鐘旭告訴記者,公司將與龍裏縣教育係統繼續深化“校農結合”,計劃建成群體“校農結合”蔬菜基地、養殖基地等,為孩子們輸送更多優質、綠色的食材,並將農産品本地化採購率提升至95%以上,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多措並舉保障安全

  “‘一看、二聞、三摸、四查’,這是營養餐負責人每天檢查配送食材的首要環節。”凱裏市第二十五小學營養餐負責人潘健告訴記者,學校每周安排3名教師專門負責食材進校園的第一道質檢。在凱裏市,食材的質檢要經過專人負責的儲存關、出貨關、加工關、食品供應關、食物處理流向關共5個關口,通過嚴格篩查,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在獨山經濟開發區,貴州陽光農産品配送服務公司建起了一座佔地4000余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中心包括了常溫庫、冷藏庫、食材清洗間、食品安全檢測車間等,並且為冷鏈配送車輛加裝GPS定位和攝像頭,保障食材儲藏品質與配送安全。

  近年來,貴州各級各類學校加大“明廚亮灶”建設力度,加快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布局,以“攝像頭+互聯網”的監管模式保障學生用餐安全,使校園食堂監管可視化、透明化。截至2021年,貴州省99.8%的學校食堂完成了“明廚亮灶”工程改造。

  “通過攝像頭和互聯網對食堂進行無死角的實時監管,是打造‘明廚亮灶’的標配。”鳳岡縣第一小學校長劉天敏説。自2016年建校起,鳳岡縣第一小學便配備了設施齊全、設計合理的明廚食堂,並成立了學校營養餐工作領導小組和膳食監督委員會,學校領導、家長、社區代表分工合作、共同監督。

  為了把好營養改善計劃“安全關”,貴州各地嚴格實行“四統”(統招、統配、統購、統送)的食材採購機制,建立多功能食材配儲中心,加大校園食堂管理力度,從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保障農産品安全進校園。(記者 梁珍情)

[責任編輯: 吳雨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