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內是家,墻外是巷。背街小巷雖然不起眼,卻記錄着城市的四季更替、居民的尋常足跡,經歲月累積浸潤成每個人的生活。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雲岩區2021年背街小巷改造效果如何?群眾的評判不含糊——
家住噴水池的何旭説:“四川巷原來路面開裂塌陷,巷子裏亂停亂放。改造後鋪上了水泥路、安裝了擋車欄,整條路面乾淨整潔,走在路上心情都好。”
通衢街居民王勉説:“通衢街本來就窄,還有流動攤販佔道經營、電動車隨意停放,墻上到處是‘牛皮癬’小廣告。改造後,眼看著寬整了不少,墻面還進行了裝飾。滿意!”
…………
感觸最深的是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的周邊居民。過去,提起這條路總是搖頭與無奈,心情就如冬日一下降至冰點。

改造後的飛山橫街。陳靜柔 攝
“這條路原來堆積了不少的建築垃圾,又沒有路燈,晚上走路根本看不清,只能自己拿手機打着手電筒走。”茶店村冒沙井村民組的廖錫會有一肚子的不開心。
“我每天都要走這條路去坐BRT公交,路面坑坑洼洼,更煩心的是只要下雨就積水,最深的時候有30厘米高,得換上雨鞋出行。”家住大上海小區的趙銘瑜説,一到梅雨季節,比上班更痛苦的事情就是踏上這條上班的必經之道。
茶店村相關負責人熊代權介紹,前幾年一點五環修路以及新建BRT車站,部分建築垃圾被遺棄在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加上排水系統老化,這條小巷常年處於積水狀態。
雲岩區2021年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啟動,茶店村組織了10名工作人員,對冒沙井村民組的800余名住戶進行一一走訪,徵求大家的意見建議。
熊代權説,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離周邊的村民最近,哪些地方要改,哪些問題要解決,他們最有發言權。
冒沙井村民組的王燕很認可這一做法。“村幹部第一次上門走訪時我沒在家,還專門給我打電話説明來意、詢問意見,整個過程讓我覺得他們很負責,很想把改造的事做好。”
兩個月的走訪,收集到幾十條群眾意見。村裏專門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對這些意見進行梳理討論,確定將改造聚焦到解決路面積水、鋪設水泥路面、增設路燈、禁止非機動車通行、保持道路整潔乾淨等問題上。
小巷雖小,民生所繫。茶店村關於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的改造報告交到了黔靈鎮。在核實具體情況後,迅速上報雲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力爭能盡快解決群眾這件“煩心事”。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春風,吹拂着一片生機的萌芽,茶店村的居民們看到了希望。
“幾週後,我們就收到了雲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電話,他們要帶隊進行考察。”黔靈鎮有關領導説,經過一系列實勘,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如願被列入雲岩區2021年“背街小巷”改造項目。
新進展一個接着一個。
“昨天村裏有區領導來調研了。”
“我當時還看到的呢,雖然不知道哪個是領導,但看到他們在那裏來來回回的走,一直比比劃劃,感覺是在討論具體要怎麼改造。”
“那看來老街的改造還是很受重視的,開始期待了。”
…………

改造後的飛山橫街。陳靜柔 攝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伴隨着夏日一同到來的,還有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改造的施工隊伍。
搭設路障、修砌近1米高的安全圍擋、工人們來回作業……
“機器轟隆隆的聲音像是我上班時急促步伐的背景音樂。”趙銘瑜説,每天上班都能看到工人已經在緊張施工。
為了減少對居民出行的影響,改造沒有進行封路。施工隊伍與街道和社區多次溝通討論,決定採用分段分幅施工,優先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承擔改造任務的貴陽盛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張瀚文介紹,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常年受雨水浸泡,因此施工中除了對排水進行改造,還對道路進行了全面翻修。施工節奏很緊張,每天從早上7點半幹到晚上7點,整個施工工期達兩個月之久。
“貴陽的夏天就愛晚上下雨白天晴。施工隊來了以後,先用磚和石材將預留的人行通道墊高了很多,這樣下雨天也不擔心弄濕鞋了。”王燕説,改造中的點滴細節都很讓她和周邊人感動。
改造效果怎麼樣——腳下是平整乾淨的石板路,沿路是賞心悅目的花叢點綴,墻上有內容豐富的文化版面,僅行人通行的街巷……如今的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變成了周邊居民茶余飯後相約散步的“老地方”。
“路平了,墻美了,上下班心情都好了。文化墻的主題叫‘家門口也有幸福的生活’,很貼切嘛!”大上海小區居民袁麗麗開心了。
一街一景致,一步一流連。不只是新添大道南段604號支巷,發生在家門口的新變化,給住在背街小巷的老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暖心感受。破損的道路修復如新,亮化綠化粧點沿線,空地墻面變成景觀……
改變更在心間。如今,居民們見面打起招呼,個個笑語盈盈,幸福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他們是小巷的過去,更是當下和未來的觀察者、參與者。巷子裏藏匿着歲月,人們不再步履匆匆埋頭趕路,而更願意放緩腳步,感受生活裏點點滴滴的別樣精彩。(陳靜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