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非遺傳承:“跨界”激活“一針一線”

2022-05-05 09:36:39  來源: 新華網

  一個原本略顯粗拙的茶杯,杯腰間嵌繞一圈刺繡後,讓人眼前一亮;一個看似普通的手工繡片,表面點綴鏨刻的銀飾紋樣後,立馬變得精致……

  “除了原汁原味地制作,融合創新更是激活傳統民族手工技藝的關鍵,賦予了非遺技藝更旺盛的生命力。”非遺傳承人彭藝説。

  貴州青年非遺傳承人彭藝在工作室裏。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彭藝家在貴州烏蒙山區的化屋村,這裏世代居住著苗族的一個支係——歪梳苗,其獨特的刺繡、蠟染等手工技藝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這些技藝的傳承“青黃不接”。

  自幼耳濡目染苗族傳統文化的彭藝,一直跟著家人學習,並苦心鑽研,成長為一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苗繡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貴州青年非遺傳承人彭藝在刺繡。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這些年,彭藝奔忙在“拜師學藝”的路上,松桃苗族的雙面繡、三都水族的馬尾繡、黔南瑤族的楓香染和布依族的蠟染……在遍訪貴州非遺傳承人的同時,她還常到省外學習,拓展眼界,“跨界”吸收各種工藝制作技藝,包括景德鎮的瓷器燒制、浙江的黃楊木雕等。

  “‘跨界’學習,拓寬了自己的創作思路,不同地區的傳統文化和技藝碰撞出了多彩的火花。”她為傳統技藝的激活、“嬗變”感到高興。

  貴州青年非遺傳承人彭藝在穿針刺繡。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當前的漢服熱、國潮熱等圈粉不少年輕人,特色手工技藝既傳統又時尚。”彭藝認為,傳統“一針一線”的傳承和發展迎來春天。

  彭藝在當地政府支援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設計理念、制作技藝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將刺繡、蠟染等與陶瓷燒制、銀飾制作、木藝打造等跨界結合,瞄準市場多元消費需求,帶動了當地30多位繡娘、染娘就業。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和發展中。”她高興地説。

  記者:駱飛、田德豐

[責任編輯: 欒小琳 劉昌餘]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