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在溫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安順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綜述

2022-04-27 19:03:50  來源: 安順市委宣傳部

在溫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安順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綜述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鮮明的民生底色。

  五年以來,貴州省安順市認真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上最重要議事日程,在穩就業保就業、保障社會事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方面持續發力,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五年間安順市民生領域累計投入113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1.24萬人次,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35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新增學位6萬個,學前教育普惠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0%、97%、92.15%、42.02%,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實施“百院大戰”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公立醫院(衞生院)66所,實現鄉鎮衞生院和行政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市縣鄉三級遠程醫療全覆蓋……一件件,一樁樁,保障民生,匯聚民心,關乎大局。

  優化軟硬體 讓每一位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以前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現在我們搬到彩虹社區的新家,離學校可近了,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走到,這樣就方便多了。”西秀區啟新學校九年級學生王小川臉上總是笑盈盈的。

  “今年6月就要參加中考了,我的目標是考上安順一中,所以還需要更加努力!”王小川説。

  “以前我家離學校有10多公里,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只能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對王小川來説,搬遷到彩虹社區,最大的驚喜不僅是居家環境的改善,更是學習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了解,西秀區啟新學校是安順市第一所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隨遷問題而特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佔地面積60.2畝,目前有1100名學生,開設23個班,有塑膠跑道、風雨操場、理化生實驗室、科學實驗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等設施場地,到崗教師50餘人。

  曾幾何時,教育規劃布局不合理、邊遠區域中小學布點分散、優質教育資源佔比偏低、新建小區教育配套設施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安順市基層教育事業的發展。

  為真正兌現“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的莊嚴承諾,安順市緊緊圍繞“扶貧必扶智,治窮先治愚”這一核心,接連打出教育扶貧“組合拳”,用優質教育改變山裏孩子的命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眾多像王小川一樣的孩子點亮了夢想之燈。

  夯實醫療基礎 群眾看病更便捷

  近年來,安順市把醫療衞生惠民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重大疾病防治和衞生應急能力顯著增強,醫療技術不斷提升。

  近日,筆者走進安順經開區幺鋪鎮中心衞生院,村民們正在排隊體檢。

  正在排隊的金阿姨告訴筆者,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隨時需要檢查,能在家門口享受醫療保健服務,還常常免費體檢,真的很幸福。

  現如今在安順市“小病不出鎮,大病及時轉”不只是一句口號,全市實現了全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到位,全面消除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空白點,鄉鎮衞生院全部實現標準化建設、村全部實現標準化村衞生室和合格村醫全覆蓋,確保健康扶貧有支撐。

  “老了最怕的就是看病,現在住院前不用為籌錢勞心費力,費用報銷比例大,壓力也變小了。”家住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打彩村村民韋大爺告訴筆者,今年初他在縣人民醫院做了手術,從住院到出院,自己沒掏多少錢。

  哪有困難,哪就有牽掛。安順市把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升、支持基層人才隊伍、大病慢病精準分類救治、遠程醫療服務提升、組團簽約服務、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相互銜接等展開各項工作。同時,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安順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實現應簽盡簽,已簽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類慢病患者隨訪率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全部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住院費用“一站式”即時結報,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並實現應治盡治。

  穩就業助創業 厚植民生之本

  4月21日一大早,普定縣藝之舟一葉箏坊藝術培訓負責人趙妙妙來到辦公室,檢查古箏、鋼琴後,開始備課。

  “現在學生都在學校上學,下午放學才有時間過來上課,我抓緊備好課,好給學生講解和示範。”趙妙妙説,我們已經招收了80多名學生,學習不同的音樂課程。

  2010年從黔南民族師院畢業,趙妙妙回到普定縣,選擇自主創業,創辦了藝之舟一葉箏坊藝術培訓機構,從事音樂培訓。

  創業之初,信心滿滿,但四五十萬元的資金投入卻讓她傷透腦筋,家人支持部分,她自籌部分,還有10多萬元的缺口。當她得知普定縣就業局扶持創業政策可申請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後,就急急忙忙前去諮詢相關政策,申請貸款,獲得普定縣就業局全力幫助,很快從銀行貸款1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

  “創業的好政策,貸款辦理快,解決創業資金不足的難題,堅定我創業的信心。”趙妙妙説。

  2020年5月,隨着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趙妙妙開始招收學員,去年,學生逐漸增多,收入也漸漸穩定,收支實現平衡。

  趙妙妙創業的故事是安順市人社局創新開展就業創業工作的典型。近年來,安順市人社局緊盯穩崗就業目標,從菜單定向培訓、公共就業服務、扶持創業就業等方面持續發力,重點突破,推動勞動力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培訓先行,安順市人社部門對群眾實施“菜單式、定向式”培訓,主要培訓電焊、挖掘機、電商等科目,提升群眾就業技能和素質,提高就業精準度。培訓後,主動服務群眾就業,變開門服務為上門服務,為實現高質量就業增加“砝碼”,打通群眾轉移就業“最後一公里”,目前,已有萬餘人開展技能培訓。

  穩崗就業,安順市人社局線上線下齊發力,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春季專場”等系列線下招聘活動,將優質崗位點對點、面對面送到就業困難人員、農村勞動力、脫貧戶等人員手中。“線上”採取“直播帶崗”、短信推送、網絡宣傳等崗位推送活動,促進未就業人員實現充分就業。

  一項項創新舉措,推動就業創業開新局。截至目前,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1%。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未來的日子更加充滿希望。(劉念)

[責任編輯: 欒小琳]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