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縣上關鎮樂安村有效利用山地資源,搶抓春耕好時節,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枇杷種植,全力打造枇杷種植示範村,推進鄉村振興,助農增收。

孫曉芳指導村民栽種枇杷。
走進上關鎮樂安村枇杷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着鏟土挖坑、放苗填土、培土澆水,一派春耕繁忙景象。當地村民羅運澤負責基地的日常管護。
“我一直在基地裏務工,專門運枇杷苗、栽苗,教其他工人栽苗澆水,我一天的收入是100元,在這裡離家近,能照顧到家,我覺得在這裡工作很好。”關嶺自治縣上關鎮樂安村村民羅運澤説。
在基地裏忙碌的還有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孫曉芳,她不時指導村民栽種枇杷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
“基地的枇杷是在今年2月份開始種植,每天有20到30個人在基地裏務工,目前種植已基本完成。”關嶺自治縣上關鎮樂安村黨支部副書記孫曉芳介紹説。
樂安村地形以山地為主,近年來,全村以火龍果、芒果、早熟蔬菜種植為主導産業。今年,樂安村按照“枇杷種植+鄉村旅游”的産業發展思路,依託豐富的山地資源,開墾荒地300余畝,流轉本村村民土地700余畝,全力打造以千畝枇杷為主的精品水果産業園區建設項目。
“樂安村幾年來,下半村産業鏈已經非常成熟,有芒果、早熟蔬菜、芭蕉,而在上半村産業鏈比較薄弱。針對上半村實際,決定在上半村種植枇杷,這裡海拔在600米左右,有得天獨厚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枇杷。”關嶺自治縣上關鎮樂安村黨支部副書記孫曉芳説。
據了解,樂安村精品水果産業園區建設項目採用“政府+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組織模式,由鎮人民政府委託村級平台公司實施經營管理,項目可覆蓋農戶約254戶1078人。通過項目的實施和利益聯結,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帶動農戶參與産業發展,通過流轉土地獲“租金”,就業務工獲“薪金”,利益聯結獲“紅金”,實現穩步增收,鞏固脫貧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廣泛發動幹部群眾參與種植和管護,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堅實基礎。”關嶺自治縣上關鎮樂安村黨支部副書記孫曉芳説。(孫明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