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鄉村旅游的發展,安順經開區幺鋪鎮阿歪寨村的藤編藝人們在感受到家鄉發展活力的同時,拿出藤編本領,編織出更多的、新的生活小物件,讓藤編藝術“活”了起來。

章爽爽 攝
在阿歪寨村,村裏的手工藝人都會在村史館進行騰編製作。做了40多年藤編的韋永春,一邊向筆者講述關於藤編的故事,一邊手不停的進行藤甲衣編織。
經開區幺鋪鎮阿歪寨村民韋永春:“我們這個藤甲首先要把青藤採回來修好,像這個裙子,先從腰條開始編起,再來編周圍這四塊,這一套藤甲衣服和帽子,要12天才能編好一套。”

章爽爽 攝
據介紹,阿歪寨村的藤甲衣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用青藤做成,編織、桐油浸泡、暴曬,再反復浸油、曬乾,如此反復十余遍,方成為“刀槍不入”的藤甲衣。曾經的藤編方便了生活,如今的藤編則成了工藝品。現在,村裏的騰編藝人便開始編織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做成小巧的藤編産品,讓來到阿歪寨的游客能夠帶上一份“伴手禮”。
經開區幺鋪鎮阿歪寨村民韋永春:“我們不光是會編藤甲,我們還會編很多生活上需求的東西,我們改良了很多東西,像小菜籃、果盤、背篼我們都改進都編有這些東西,這些産品就比較好銷。”(章爽爽 吳仕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