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幸福貴州花繁果碩

2022-04-18 09:25:54  來源: 貴州日報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自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貴州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在補短板、強弱項中不斷提高民生建設水準。五年來,貴州民生保障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人民群眾生活面貌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化。民生領域亮點紛呈,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民生工作花繁果碩,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安全指數、滿意指數越來越高。今日之貴州,各民族團結和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初春時節,走進桐梓縣海校街道柏果樹社區聖熙鞋業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忙著作業。

  “來這裏上班快四年了,離家只有5分鐘路程,可以方便照顧家裏的孩子。”搬遷群眾鄧乙林笑著説,公司按小時算工資,多勞多得,平均一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

  柏果樹社區是桐梓縣規模比較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現有搬遷群眾685戶2774人,其中勞動力1300余人。柏果樹社區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創辦就業車間,鼓勵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目前已帶動就業1100余人,已搬遷入住且有勞動力搬遷家庭均達到“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目標。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自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貴州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在補短板、強弱項中不斷提高民生建設水準,民生保障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人民群眾生活面貌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變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貴州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不斷豐富和完善就業政策,著力擴大容量、突出重點、優化服務、堅持底線,係統推進、聚力攻堅,千方百計地穩住群眾“飯碗”。五年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59.48萬人,城鎮、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穩步增長。

  教育是民生之基。貴州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加大普惠性幼兒園扶持力度,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基本補齊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短板,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

  民族地區團結進步。貴州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我省獲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72個,總數位列全國第5位。鄧恩銘故居等11個博物館(紀念館)獲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全省先後創建10批1437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各市(州)分別創建示范區(單位)6000余個,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創”的工作格局。

  民生保障持續增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退休人員養老金水準穩步提高;住房安全保障讓千萬農村群眾居有所安的夢想變為現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不斷滿足老年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社會治安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安全感達到99.44%。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從解決“民生之盼”到實現“民生之變”,貴州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民生畫卷。

  在貴陽,雲岩區7263名民辦學校學生分流到區屬公辦學校就讀,享受著公辦學校帶來的優質教學資源。

  在六盤水,民政部門不斷加大養老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力度,累計建成能提供全日制托養服務的養老機構88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日間照料中心104家、農村幸福院371家,建設養老床位20328張。

  在惠水縣,好花紅鎮以“四個同心”為抓手,引導幹部群眾把思想觀念統一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産業發展興旺上來,使各族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實現民族團結,樹立文明新風尚,構築最美同心圓精神高地。

  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國發〔2022〕2號文件描繪了新時期貴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的宏偉藍圖——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建設一批就業幫扶基地、返鄉入鄉創業園、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縣域高中建設;支援在貴州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市級醫院提質擴能和縣級醫院提質達標,提升基層衛生健康綜合保障能力……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奮進新征程,貴州以實際行動作答,全力穩住民生基本盤,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奏響構建幸福貴州的和諧樂章。(記者 覃淋)

[責任編輯: 吳雨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6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