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短板 做強長板 厚植優勢
——貴州工業量質齊升轉型發展再提速
車間內機聲隆隆,生産線快速運轉……4月8日,遵義巴斯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正鉚足幹勁趕制訂單。
憑藉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已獲得的600多項國家專利,遵義巴斯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北汽、廣汽、比亞迪等新能源整車製造廠建立了合作關係,今年開年的訂單量增長了60%。
2021年,在全省重點監測的19個大類工業行業中,12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超六成;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長8.9%。在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貴州工業仍然蹄疾步穩,速度、質量、效益更加協調統一。
把新型工業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貴州工業量增質升背後的“密碼”是補齊短板、做強長板、厚植優勢的鏈式支撐。
“招強引優”支撐工業大突破
3月28日,貴陽好彩頭食品有限公司在貴陽市觀山湖區正式投産。該項目總投資約16.5億元,擁有國際化水平生産線8條,年産值將達到20億元至30億元。
貴陽好彩頭是好彩頭集團在西南地區的重要戰略生産基地,項目相關負責人&&:“好彩頭集團在全國的電商業務也將遷移至貴陽,通過打通生産、銷售、物流環節,圍繞新零售業務模式,加大業務投入,升級品牌推廣,提升渠道引流賣貨能力。”
貴州將工業招商作為落實工業倍增行動的重要抓手,在招商引資方面注重與當地轉型升級的産業合拍,圍繞十大工業産業,分析優勢、立足長遠、面向高端,精心策劃一批事關全省工業産業發展前景和産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
3月28日,黔西市貴州礦山機械綠色再製造産業園,今年初首批簽約入駐的6家企業正開足馬力投入生産,目前完成了綜採成套裝備智能化升級改造任務1套、掘進機智能化改造2個。貴州豫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清鵬介紹,該産業園計劃建成長江以南最大的礦山機械裝備再製造基地和配件、材料生産基地。
“與全國煤機設備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建立各類礦山機械設備的綠色製造和聯盟製造基地,建立畢節市物聯網系統,創建礦山機械設備置換交易平台,是煤機産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畢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仕飛&&,此舉可有效改善畢節市乃至貴州省煤機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弱、基礎設施配套能力不足、産品可靠性薄弱等現狀,帶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十大工業産業合計總産值為15194.88億元。恒力(貴陽)産業園、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電池及産業鏈項目、奇瑞(貴州)産業基地、中石化50萬噸/年PGA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落地實施,形成了新的增長點。
“騰籠換鳥”提高土地“含金量”
“騰籠換鳥”實現産業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貴州以重點産業集聚區為依託,促進産業集聚發展,推動優勢資源和規模企業向符合産業布局要求的園區集中。
位於貴陽市息烽經濟開發區的貴州開迪綠色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年産3000萬平方米無紙面石膏板生産線,預計每年消耗磷石膏60萬噸。開迪建築材料的工廠,是在騰退園區企業重污染高耗能生産線的土地上建成,這也是息烽經開區“騰籠換鳥”盤活企業閒置資源的案例之一。
作為全省集約節約型工業園區的發展代表,息烽經開區始終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理念,通過合理的開發建設時序,實現各種資源要素集約高效利用;通過強化總量控制、指標管理及環保標識認證等措施,抬高准入門檻,着力構建節約集約的生産空間。
息烽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童洋艦告訴記者,在化工園區內,以磷化集團為主的化工企業已經開始向磷酸鐵等新能源材料方向轉産。2021年,成功引進了以磷石膏為原材料的新型建材企業2家,現有磷石膏綜合利用規上企業13家,年消化磷石膏294萬噸,基本實現了磷化工廢棄物磷石膏“産消”平衡。目前,根據磷(煤)化工主導産業、健康醫藥(化學藥)特色産業的“一主一特”工業産業定位,園區延伸發展鋰電材料、磷石膏新型建材産業,配套發展紡織印染産業,在産業布局上將形成化工區和非化工區兩個鮮明板塊,實現同類産業聚集,利於生産銜接和化工園區、化工生産安全管理。
“騰退一部分高能耗、低産出的項目,才能引進優質項目。”貴州經濟智庫核心專家陳正源&&,産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也是貴州各開發區重塑基因的過程。開發區主動摒棄“攤大餅”式低效發展,盤活了大批閒置低效用地,為新興項目騰出了發展空間,讓“低産田”變成“高産地”。
貴州明確,將以“畝産論英雄”激勵導向機制,全面清理盤活開發區現有標準廠房,倒逼長期處於低産低效狀態的企業逐步退出,有效降低標準廠房閒置率,提升土地使用“含金量”。
“要使各類開發區真正成為貴州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貴州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汪家強介紹,到2025年,貴州開發區工業總産值佔全省的比重將提高到90%。
創新賦能推動發展走新路
加強技術研發,一口氣拿下90多項專利,這讓貴州宏財聚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部負責人岑順友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更有信心。
“這是我省乃至全國的第一條刺梨泡騰片工業化生産線,泡騰片原材料刺梨精粉經過低溫噴霧乾燥技術處理,比同等産品維C含量高10倍以上。”在宏財公司3月初調試成功的刺梨泡騰片生産車間,岑順友向記者介紹,這條生産線每小時産量可達5萬片,每年預計産值達2億元以上。
近年來,宏財公司深挖産業價值鏈,高位打造國家級刺梨研發中心,加快創新産品落地速度。目前,研發團隊已成功開發食用類、保健類、護膚類和藥用類等系列産品40余種。
既要“趕”又要“轉”,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盤州羅賓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全球新能源産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不斷完成産品升級及創新。“我們的直流充電機已經能做到400KW的超大輸出功率,並且支持遠程控制、遠程升級、智能化管理,在國內直流充電機行業屬於領先水平。”該公司董事長李松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獲10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4G DTU和5G+esim技術已應用於公司第六代充電樁産品。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數字産業強鏈行動,推進傳統産業提質升級。貴州將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記者 江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