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帶領村民奔富裕——記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冷朝剛

2022-04-11 09:41:58  來源: 貴州日報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眼下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走進銅仁市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一臺臺旋耕機轟鳴作響,耕地、播種、覆膜、管護……一幅“春耕畫卷”在鄉村田野間徐徐展開。

  “最近氣溫回升,天氣適合播種,我們正在組織老百姓抓緊播種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青杠壩村黨支部書記冷朝剛告訴記者,村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抓農業生産不放松,為實現增收增産打下基礎。

  四月芳菲,春意盎然,地處武陵山深處的青杠壩村風景如畫,水泥路整潔平坦、新樓房錯落有致,各家小花園生機勃勃,種植養殖産業發展欣欣向榮,群眾幹勁十足。

  誰能想到,20世紀90年代的青杠壩村,卻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喀斯特地貌發育較完全的青杠壩村,坡多耕地少,交通閉塞,經濟發展緩慢、農民收入單一。“青杠壩田大丘,三年兩不收”曾是人們對青杠壩村貧窮面貌的調侃。

  “以前,逢年過節才吃些肉,實在是窮怕了!”談起以前的生活條件,青杠壩村年長的村民感慨。

  山高路遙不足懼,最怕貪圖安逸心。不甘心一直過窮日子的冷朝剛,不斷尋找發家致富的路子。1993年,冷朝剛在家中開辦雜貨鋪、收購農産品、銷售農用物資等,一年收入達10余萬元,成為了村裏首批脫貧致富的人家。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經歷過貧苦的冷朝剛,每當看到仍然在貧困線上苦苦煎熬、掙扎謀生的鄉親們,心裏很不是滋味,盤算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帶鄉親們富起來,讓大家換一種活法。

  2004年,在莊嚴的宣誓下,冷朝剛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同年,在村民們的推舉下,冷朝剛放棄經營多年的生意,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這個沉甸甸的擔子,帶著群眾的期盼,找路子、排困難、謀發展。

  種西瓜、種大蒜、種辣椒……此後的幾年間,冷朝剛帶領村民發展起了蔬菜産業,激活了村子的內生動力,青杠壩村也初步形成了“山頂林、山腰果、山腳禽、壩上蔬”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

  借得一縷風,吹得萬花紅。蔬菜産業的發展讓青杠壩村的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累積,冷朝剛也和村支兩委形成共識:依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村辦企業,走産業強村富民的路子。青杠壩村又先後發展豇豆種植、肉牛養殖等産業,並修建大蒜加工廠、辣椒加工廠、抽紙廠、森林山莊和環山公路,借勢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幫助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青杠壩村也成功實現了從第一産業到第二産業再到第三産業的轉移。

  “群眾推選我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那一天,我就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所以一刻也不能懈怠。”冷朝剛説,2021年,村合作社發放務工工資170余萬元,許多在外務工的青年也回到了家鄉,村子也真正實現了“一方水土養活了一方人”。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變化。憑著不認窮、不認命的韌勁,青杠壩村迎來了一個個豐收季,村集體經濟資産實現了從0元到5800萬余元的變化,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6800元,青杠壩也蛻變成了基礎設施完善、種植養殖業穩定發展、企業茁壯成長的美麗新農村樣本。為此冷朝剛先後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稱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使命。

  “我在村裏的加工廠上班,一個月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自家土地也能種著,冷書記頭腦靈活、辦事踏實,帶領我們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提起冷朝剛,青杠壩村村民魏智鳳充滿感激,讚美之詞溢于言表。

  “我做的一切都是作為一個黨員應該做的,看到青杠壩村今天的新氣象和老百姓真切的幸福感,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的自豪和榮耀,感覺無比幸福,這麼多年來,村裏的變化就是我最大的收獲。”冷朝剛説,下一步,青杠壩村將擴大黃牛養殖規模,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同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經果林種植,走鄉村旅遊的路子,繼續帶領村民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吳傳娟

[責任編輯: 吳雨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4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