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關嶺:“體能型”轉向“技能型” 東西部協作構建高質量就業新模式

2022-03-23 16:20:12  來源: 關嶺縣融媒體中心

  走出深山,跨越千里,在關嶺,外出務工就業的老鄉不在少數。為實現務工人員與就業崗位精準匹配,自2021年3月份花都、關嶺確定為對口結對協作區縣以來,廣州市花都區空港委深挖潛能,拓展崗位,通過人力資源公司,以紅聯共建為載體,定向招聘關嶺籍務工人員,以高質量就業為群眾致富增收按下“加速鍵”。

  在關嶺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大門前,十四輛長途大巴車早已停在道路兩側,在工作人員的溫馨提示下,來自全縣13個鄉鎮(街道)的外出務工人員,紛紛找到自己所乘坐的專車,放好行李后按照相關要求有序上車。

  “我去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返崗就業,以前返崗都是自己出錢乘車,花幾百塊錢的車費,今年政府派大巴車送我們到安順坐高鐵,減輕我們返崗就業人員的負擔,非常感謝,國家這個政策很好。”關嶺縣頂雲街道辦事處角寨村村民陳廷波説。

  就業是民生之本,將關嶺外出務工群眾由“體能型”轉向“技能型”,推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一直是關嶺自治縣就業工作的核心。據關嶺人力資源調研結果發現,“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式的務工方式,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很難打破人才振興的“怪圈子”。如何打開就業渠道,提高本地群眾的技能和收益水平成為一個難題。

  “剛來的半個月,我們重點做了市場調研,整體來講,工資薪金不是很高,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從事體力勞動,他們的競爭力越來越下降。基於這一點,我們在關嶺設立了一個分公司,成立勞務就業站,提出培訓就業一體化方案,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實現從體力向技能轉變,不陷入老模式。”廣州市軒宏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關嶺分公司總經理馬科軍介紹説。

  為破解難題,花都區空港委與廣州市軒宏人力資源公司合作,在關嶺建立東西部協作勞務服務站,利用花都區空港委企業用人需求量大、社會保障完善、工資水平高的優勢,為本地勞動力“量身定制”優質崗位,實現勞務輸出的精準對接。而在勞務服務站,招聘宣傳單上滿是省外多家企業的招聘信息,工作內容、食宿環境、待遇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在確保高質量就業和穩定收入要求下,根據勞動者的年齡、技能、文化程度、就業意願等不同情況,篩選出符合當地需求的多層次工作崗位。此外,在調研前期,廣州市軒宏人力資源公司就對務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保證就業信息的準確無誤。在宣傳動員上,在全縣159個村(居)中聘請勞務經紀人,將就業信息下沉到基層一線;在後續服務上,企業設有駐點工作人員,體檢、入職時全程陪同,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協調解決,確保務工群眾留得住、幹得了、能賺錢。

  “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企業的精準匹配,通過不同年齡段,確保老鄉出去都有活幹,這是第一步,讓大家安心的走出去。第二步就是點對點的一站式的服務。比如説從年前到年後的輸送,出行車輛的安排,包括到廠之後的體檢、入職辦理,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由我們駐廠人員帶着大家去了解,確保大家出得去,留得住。”廣州市軒宏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關嶺分公司總經理馬科軍説。

  工作有崗位、上崗有技能、薪資有保障、發展有途徑。隨着工作的不斷深入,年前,已有20多名關嶺群眾在廣州市穩定就業,月薪均在5500元以上。

  “1月20號之前,大概是送了二十余名關嶺老鄉去廣州。從最終的結果來看,留存在70%以上。年後,我們第一批送出去大概有三十多人,明天大概還可能有三十余名老鄉會送出去。”廣州市軒宏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關嶺分公司總經理馬科軍説。

  “原來我們是背背簍,現在年紀大了,有時候人家挑年齡,所以不太好找工作。現在的工作管吃管住,我們明天準備出發,他們就幫我們把乾糧、路上的飲料水全部準備好的,心情很愉快,很滿意。”關嶺自治縣安馨社區搬遷群眾謝邦富高興地説。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人的振興,務工群眾由“工”變“匠”,不僅是收入提高了,若干年後回鄉,他們也必定是關嶺産業發展的“生力軍”。下一步,關嶺自治縣還將開展培訓就業一體化的2.0工作模式,讓老百姓掌握“一技之長”甚至是“多技之長”,提高就業起點,打通不同崗位之間的壁壘,確保高質量就業幫扶服務有序推進。

  “下一步,借助東西部幫扶協作的時機,持續抓好勞務精準推薦工作,組織開展點對點的輸出服務,利用好東西部協作資金,開展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從目前的統計情況來看,我們有637個人需要開展電工、焊工等市場緊缺用工的工種,下一步,我們結合花都區的幫扶資金,精準開展培訓,提高服務質量。”關嶺自治縣就業局局長謝程介紹説。(孫豪傑)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9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