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鋁而興的貴陽市白雲區,素有“高原鋁城”的美譽。
上世紀50年代,響應國家建設需要,貴州鋁廠落戶當地。歷經數十年拓荒耕耘,當地七成以上産業與鋁有關,“一鋁獨大”成為獨特標籤。
然而近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處於貴陽幾何中心位置的白雲區逐漸融入現代都市。2017年,貴州鋁廠響應“退城進園”號召,傳統産能逐漸退出城區。
此舉既讓白雲區迎來新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曾一度從143家減少到77家,多項經濟指標大幅度下滑,遭遇了劇烈陣痛。

白雲區一家鋁加工企業在生産鋁板帶。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轉型升級與提質升級並行的攻堅期、關鍵期,當地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發展工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將電子信息製造作為主導産業,把生態食品作為特色産業。
來到雲環東路的貴州嘉盈科技有限公司,裝配車間裏,工人正借助電腦智能系統,操控着鋰離子蓄電池的生産。

貴州嘉盈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這個廠房以前是做汽車發動機鋁合金製造的,我們改造了一下。”公司總經理刁勝介紹,他們是招商引資從廣東整體轉移而來,看重這裡的用電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營商環境。
對着墻上張貼的一張項目發展歷程圖,刁勝回憶,2020年3月,他們着手對原有廠房進行裝修。然而,當時正值疫情洶湧,跨省調運鋼材成為一大難題。“廠房真是搶出來的,多虧了政府幫我們協調解決!”
2020年6月,工廠順利建成投産,保障了電力鐵塔、無人機企業等下游客戶的訂單交付。“去年實現産值4.87億元,今年有望達到8個億。”看到當下火熱的市場行情,刁勝信心滿滿地説。
除了精準招商,將閒置廠房“騰籠換鳥”外,白雲區的産業園區、標準廠房建設也正如火如荼展開。
走進聯東U谷·貴陽科技創新産業綜合體項目,一張項目推進橫道圖上,詳細記錄了工程建設各個節點的推進進度。
“已完成的標綠旗,正常推進的標黃旗,已超時的標紅旗。”建設單位負責人馮明軍説,他們一邊建設,一邊同步招商,目的就是快速促進當地産業集聚和企業成長。
白雲區工業園區辦常務副主任黃鋒是該項目的現場指揮長。他説,轄區23個在建重點項目,都建立了指揮部,明確縣級領導包保,安排了現場專員、招商專員、項目專員,實行挂圖作戰。
一花獨放不是春。一個産業要做大做強,既要培育領軍企業,也要引進配套企業,形成産業集群。
目前,白雲區的生態食品特色産業已經有娃哈哈、康師傅、燕京啤酒等龍頭企業入駐,但休閒食品、調味品還較為薄弱,所以當地正努力加強食用菌精深加工,積極引進相關項目落地見效。
數據顯示,2021年,白雲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05.88億元,同比增長23.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7億元,同比增長8.4%。到2025年,當地設定的工業總産值目標是500億元。
“我們清醒認識到,隨着傳統産能退出,新興産業仍處於培育壯大階段,集聚程度和質量效益還有待提升。”白雲區委書記步嵐説,“海納百川 激情跨越”,立於區行政中心的標語將激勵着白雲繼續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記者向定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