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韋桃花,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2006年初,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在三都縣城開了一家馬尾繡民族工藝品經營部。2006年6月,有“刺繡的活化石”之稱的水族馬尾繡被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韋桃花通過自己的“指尖技藝”,帶領水鄉婦女脫貧致富。
新華網:你説“願做一隻蝴蝶,做孩子的保護神”,用馬尾繡將五個孩子撫養長大,是靠什麼信念一路堅持?
韋桃花:20世紀九十年代,我的愛人不幸逝世,留下了我和我的五個孩子,當時最大的孩子才15歲,最小的才3歲,很多人勸我改嫁,自己養五個孩子太累了,但是我不想孩子們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我從小就跟母親學馬尾繡製作技藝,於是我靠繡一些小物件補貼家用。雖然一開始很辛苦,後來馬尾繡越來越出名,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在城裏開了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2006年我們水族馬尾繡被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堅定了我製作馬尾繡、發揚傳承馬尾繡的決心,我就想我一定要通過馬尾繡,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我的孩子撫養長大。
新華網:是從什麼時候有了要把自己的馬尾繡技藝作為帶動周邊水族婦女脫貧致富的“指尖經濟”的想法呢?
韋桃花:也是在2006年,我非常清楚地記得,那一年九月,“開磷杯”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在貴陽舉辦,在縣裏的組織下我也參加了比賽,在決賽中取得了“貴州名匠第一人”的稱號。取得這樣的榮譽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的想法和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果沒有縣裏黨組織的關心,我不可能走出大山去省裏參加比賽,後面幾年,我的馬尾秀事業發展越來越好。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感黨恩,我通過馬尾秀實現脫貧致富,就想帶領家鄉姐妹一起創業就業,在家裏製作馬尾繡增加經濟收入,同時,將馬尾繡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