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貴州用心用情辦好民生事業增進民生福祉
虎年春節剛過,位於羅甸縣的貴州中焰環興實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十分熱鬧,當地居民石老發正在車間組裝打火機,憑着勤勞肯幹,他每個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資。他説,現在政策好,我們有活幹、有錢賺,荷包一漲,心情舒暢。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貴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扭住群眾最關心的收入、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等問題,省級連續9年壓減黨政機關行政經費,連續3年壓減一般性支出,讓重點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推動覆蓋城鄉的各項民生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民生類重點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0%、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4.75萬人、全省累計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40.87萬人次、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211元和12856元……2021年,貴州交出的民生答卷溫暖人心。
2022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加快補齊基本民生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推動基層治理創新,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新國發2號文件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更為貴州用心辦好民生事業,確保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就業收入有保障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城鎮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4萬人,高職院校“訂單班”畢業就業1.5萬人——2022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把“保障好重點群體就業”作為2022年貴州“十件民生實事”之首。
“要通過參加職業院校培訓班等方式,不斷提高勞動力的勞動品質、勞動技能、勞動本領,這既能增加村民的收入,也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貴州銅仁偉才學校校長安全説。
2月17日,在三都自治縣城南社區舉行的2022年“春風行動”有組織勞務輸出出征儀式上,520名外出務工人員整裝待發,他們將搭乘當地政府提供的免費返崗就業“直通車”前往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務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係千家萬戶的生計。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貴州主動應對問題和挑戰,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着力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在外務工人員、農村脫貧人口、低收入群體等重點群體就業,不斷提升他們的收入水平。
2021年,全省新增就業64.75萬人,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14.47萬人,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72萬人,實現2021屆實名登記未就業畢業生就業17.1萬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在收入上,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
教育醫療住房有保障
離幼兒園開學還有幾天時間,5歲多的陳宇航便期待着返回學校,吸引他的是全新校園生活環境和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陳宇航是一名易地移民搬遷新市民,要是在老家,他要到集鎮去上幼兒園,離家遠,很不方便。
和父母一起搬到銅仁市碧江區正光街道後,得益於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陳宇航在碧江區正光幼兒園實現就近入學。陳宇航的父親説,“幼兒園離家近,有更好的教育條件,我們做父母的很放心。”
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去年,全省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學位4.4萬個、6.2萬個,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措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天4元提高到5元,完成擴容建設普通高中學校60所。
在國發〔2022〕2號文件的助推下,貴州將切實把教育作為管長遠的事業抓好,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布局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全力推動全省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錦屏縣敦寨鎮,隨着鎮中心衞生院就醫環境逐漸改善,越來越多村民在當地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村民吳子霞説,現在好的醫生都到鄉鎮來了,醫療條件也變好了,看病不用再到處奔波。
切實補足醫療“短板”。去年,貴州以提高人均預期壽命為核心目標,啟動整體提升衞生健康水平攻堅行動;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納入國家規劃,新增二級以上婦幼保健院35家,全面完成40家縣級醫療機構提質擴能,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655元/月和4569元/年。
住房安全有保障。2021年,全省開工改造766個小區,累計完成投資約23億元,惠及17.04萬戶居民。
民之所需,政之所為。貴州紮實做好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各項民生保障工作,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確保高質量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不斷兜牢為民底線。
讓群眾“三感”更有質感
“現在我的生活環境好了,看病也有保障,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從望謨縣郊納鎮高寨村易地扶貧搬遷到望謨縣蟠桃街道蟠桃園社區的楊方周,幾年前因腎衰竭多次住院治療,10多萬元醫藥費讓本就貧困的一家陷入困境。
在黔西南州民政局和社區街道的幫助下,楊方周一家納入低保,全家每月領到1023元的低保金。現在,他和妻子、大兒子在社區當保潔員,每月有800元工資。楊方周説,“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這個家就真的被拖垮了,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遵義市匯川區去年10月18日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快速行動,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守護了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政府部門的組織下,八方支援,眾志成城戰疫情,遵義生産生活很快得到恢復,增強了全省疫情防控信心。
改造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00公里、農村公路危橋150座;建成150個鄉鎮標準化應急救援站、2000個行政村應急廣播系統;新建城市公共停車位3萬個;創建易地扶貧搬遷綜合性文化服務示範點100個,改造提升旅游景區示範廁所100個;建成省地質博物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2021年,貴州用務實之舉辦民生實事,人民群眾“三感”不斷提升。
據省統計局測評,2021年全省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9.44%,對政法機關的滿意度達98.53%,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生活幸福。貴州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落腳點,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讓老百姓過上高質量生活,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記者 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