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展多彩貴州生態畫卷
——我省久久為功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早春時節,行走貴州大地,碧綠清水江,磅礡烏蒙山……生態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多彩貴州生態畫卷,既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貴州對生態環境潛心保護的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確保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好,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12%。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綠色經濟佔比達45%。優良生態環境成為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完善綠色制度 生態文明立起四梁八柱
前不久,在發展林下經濟中,為避免個別地方片面追求規模化和集中連片,造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省林業局編制了《貴州省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林地利用指南(試行)》,旨在指導各地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保護好我省生態環境。
為保護以茅&酒為龍頭的醬香型白酒産業所必需的獨特氣候、水、土壤和微生物群落及赤水河流域原生態環境,茅&特殊環境保護法庭自2020年8月成立以來,已受理環境資源一審案件180件,結案167件;已監督被告人增殖放流魚苗20余萬尾,補植復綠23.23畝,收繳生態修復金5萬餘元。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奮力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出新績——作為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貴州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先後實施100多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實現了多個全國“率先”。
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率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和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試點;率先&&生態扶貧專項制度;率先&&生態文明促進條例;率先設置環保法庭並推動公檢法配套的環境資源專門機構全覆蓋……
2020年國家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我省多類型自然資源資産統一確權登記制度、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等30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經驗,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全面建立。
飽蘸綠意繪山河 築牢“兩江”上游生態屏障
梵凈山麓,清新空氣沁人心脾;烏江河畔,一江碧水向東流……天藍、地綠、水清、氣凈,貴州“綠色名片”越發悅目,貴州的山水畫軸上,綠色底色厚重,生態顏值更佳。
地處長江、珠江上中游的貴州,按照《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要打造5個示範區,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長江珠江上游綠色屏障建設示範區。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貴州,離不開久久為功的努力——
讓青山常在。深入開展國土綠化和石漠化綜合治理,以林長制實現“林長治”。截至目前,完成營造林361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6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229平方公里,恢復治理歷史遺留礦山3571畝。生態良好的貴州孕育了四處“世界自然遺産”,是全國“世界自然遺産”最多的省份,全省生物物種數量高達24547種。
讓綠水長流。推行“河長制”,清理整治網箱養殖,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設立“貴州生態日”,與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同頻共振。2021年,全省11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3%,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省河流出境斷面全部達到優良。2022年,赤水河(遵義段)以良好生態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
讓空氣常新。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和城市環境質量精準管控,守護貴州天然“大氧吧”。2021年,貴州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98.4%。如今,梵凈山、龍宮、黃果樹三大風景名勝區負氧離子濃度遠超標準,空氣非常清新。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認定命名國家林業産業示範園區名單,赤水竹産業示範園和玉屏油茶産業示範園通過認定,成為第二批國家林業産業示範園區。
這是我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縮影。
從大地綠起來、生態美起來,再到生態富起來。貴州刻下一個又一個堅定的綠色腳印,創造一個又一個讓人驚嘆的綠色奇蹟,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生態保護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目前,貴州有觀山湖區等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以及烏當區等5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貴州率先在全國創新實施單株碳匯生態産品價值機制,全省18個縣的10326戶百姓實現“賣空氣”賺錢,這是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最美詮釋。
林下經濟發展迅速。據統計,2021年,貴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2800萬畝,全産業鏈産值達560億元。全省累計建成千畝以上林下種養基地321個,林下經濟實施主體達到1.75萬個,帶動302.8萬農村人口月均增收1294元。
生態産業蓬勃發展。目前,全省發展皂角89.3萬畝,刺梨210萬畝,方竹228萬畝,3個産業發展規模均居全國第一。
此外,近年來我省生態特色食品産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總體呈現“規模穩步壯大、活力顯著增強、項目加速建設”的良好態勢,成為助力新型工業化大突破的重要支撐産業。2021年,貴州生態特色食品産業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完成産值超1600億元,穩步向“十四五”2700億目標邁進。
邁步新征程,黔中大地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轉化篇章愈加精彩。(記者 王遠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