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貴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實現了趕超跨越的巨大轉變。
站在歷史交匯點,2021年貴州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深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分類分級推進鄉村振興。2022年,貴州聚焦痛點難點,啟動實施鄉村振興“五大行動”,在堅持不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乘勢而上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奮力書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
動態監測 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元宵節剛過,印江自治縣天堂鎮九龍村的侯小英開始收心學習,為新學期做準備。就在去年暑假,收到大學通知書的她,卻因擔心加重家庭負擔而憂心忡忡。這幾年,為了給患喉癌的母親治病,家裏已經花費近20萬元。鄉鎮幹部通過走訪獲悉此事,經研判後立即將該戶納入重點監測對象,並進行精準救助。
如今,侯小英和正在讀高中的妹妹都得到愛心人士的持續資助,母親不僅享受醫保政策,還有家庭簽約醫生定期查看病情,一家人的生活逐步好轉。侯小英的生活轉變,是貴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個縮影。
一年多來,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嚴格落實過渡期“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聚焦“3+1”保障等重點薄弱環節,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如何實現對困難群眾的精準識別、精準納入、精準退出、精準救助?貴州民政部門搶抓大數據發展戰略機遇,依託全省數據共享交換&&,搭建了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率先在全國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實現了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及時消除40多萬易返貧人口返貧致貧風險。
春節前夕,新國發2號文件&&,賦予貴州“四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其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板區”這一戰略定位,讓全省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鼓足了信心,也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穩崗就業 端牢脫貧群眾飯碗
“希望今年能給鄉親們攬更多活來幹。”2月8日,天柱縣聯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民曾翠婷,在開工首日給自己定下了新年小目標。這個年僅26歲的姑娘,在擔任職業農民勞務隊隊長後,近兩年時間帶領500多名搬遷婦女前往全縣各大産業基地務工,成了安置點裏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
天柱縣聯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屬於全省集中安置2萬人以上的10個安置點之一,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至關重要。針對部分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願意就近靈活務工的群眾,該安置點組建了職業農民、建築施工、家政服務、宴席承辦等4支勞務隊伍,面向全縣開展勞務服務,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十三五”期間,貴州192萬群眾搬出大山。踏上新征程,貴州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拓寬搬遷群眾就業渠道。截至2021年11月,全省人社部門認定就業幫扶車間(基地)2239個,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點)755個,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已就業41.36萬戶92.84萬人,實現有勞動力的易地扶貧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的目標。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年多來,貴州持續做好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就業幫扶,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扶志扶智結合,引導和鼓勵更多脫貧人口用自己的雙手鞏固脫貧成果。
除了在家門口創造就業機會,全省各地還&&激勵措施,加大勞務輸出力度。2021年,全省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333.96萬人,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
壯大産業 奮力實施鄉村振興
2月15日,盤州刺梨産研中心開始加足馬力、增派人手,確保某公司訂購的70萬盒刺梨原液能穩當産出。
年初,貴州刺梨産業傳來好消息:2021年,我省刺梨産業種植面積210萬畝,實現産值111.64億元,一躍成為貴州又一百億級特色優勢産業。從“山間野果”到“致富金果”,貴州刺梨産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實現農戶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
鄉村振興開新局,産業發展是關鍵。
過去的一年,全省各地大力抓好農牧漁業生産和二、三産業發展,以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為引領,持續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積極促進農民增收。據統計,2021年貴州實現一産增加值2730.92億元,同比增長7.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856元,同比增長10.4%。
鄉村振興開新局。貴州大力推動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變,創新方式分類分級推進鄉村振興,20個脫貧縣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啟動第一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斑斕畫卷在廣袤鄉村次第鋪展開來。
2022年,貴州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五大行動”,不斷促進農業增産增效、農民創收增收、農村宜居宜業。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全省幹部群眾保持攻堅的拼勁和闖勁,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記者 劉藍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