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從種植、採摘、加工到銷售,都是最接地氣、最彰顯文化,也是和老百姓最緊密關聯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是一種長效産業。”省人大代表、普定縣綠源茶葉專業合作負責人謝咏梅説。
種茶、賣茶十餘年,謝咏梅的初心始終不變:一定要帶領鄉親們走出一條致富路。
也正是這種信念,讓謝咏梅從一名返鄉農民工成長為一名省人大代表。
她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讓自己經營的茶園不斷擴大,如今有1200余畝,可採面積700余畝,年産量15噸,總産值600余萬元,輻射帶動了周邊80余戶3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去年,鋤草、施肥支出50多萬元工資,茶青採摘支出100多萬元,土地流轉費30多萬元,還有群眾利益聯結分紅12萬元。”謝咏梅説。
眼下,謝咏梅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推動茶旅融合發展,把茶産業做大做強。
“普定縣貓洞鄉補龍村是國家級森林康養示範基地。”謝咏梅説,“我的想法就是因地制宜,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讓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讓鄉親們有更多增收渠道。”(記者 席忞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