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一葉黃茶富山鄉

2022-01-11 19:39:28  來源: 貴州日報

  冬日暖陽照耀下,晴隆縣大廠鎮嘎木村茶葉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樹連綿起伏。

  1月4日,午飯過後,基地負責人車國東像往常一樣,驅車查看茶樹長勢。

  “目前,基地種了1500畝茶樹。要知道,這些地方以前可都是荒山。”順著車國東的指引,只見遠近山頭上,黃綠相間的茶葉隨風搖曳。

  “怎麼葉子都變黃了?是不是生病了?”記者問。

  “這是黃茶。我們剛剛引進這種茶樹時,許多村民都以為是患了黃化病。其實這種茶葉營養豐富,口感好,在浙江、四川等地種植面積非常大,市場廣闊。”車國東説,這個時節,基地有1200畝茶樹進入豐産期,成品遠銷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市場,廣受消費者青睞。

  “病變”的茶葉為何走俏市場?這與嘎木村的土壤和氣候有關。

  時間回到2013年,走南闖北幹了多年工程的車國東,在對茶葉市場進行深入了解後,決定改行。

  種茶樹,哪個地方比較合適?在朋友的引薦下,車國東來到嘎木村。因為之前的工作經歷,他對土質極為了解。“低緯度、高海拔、多雲霧,加上優良的生態和優質的土壤,嘎木村特別適合茶葉種植。”

  車國東説,嘎木村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很好,但當時村裏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導致不少土地撂荒,于是他一次性流轉了1500畝。

  土地流轉了,種什麼品種茶葉?

  2014年,經過多方走訪,車國東從浙江把黃茶引到嘎木村,隨後成立了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晴隆縣心間茶業農業有限公司。

  “現在來看,當初我選擇這個品種完全正確。”説起品種的選擇,車國東滿臉自豪。他坦言,當時在貴州省內幾乎沒有大面積種植黃茶的地方,引進這個品種就是想著蹚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子。

  事實證明,嘎木村非常適合黃茶生長,産品品質相當高,各種營養成分是普通綠茶的兩倍多。

  由于種植規模較大,品質較好,很快,嘎木村的黃茶就吸引了眾多省內外商家到府收購。

  得知村裏發展起産業後,眾多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發展。

  在嘎木村的支援下,公司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帶動群眾種植黃茶,在提供技術指導的同時,簽訂保底回收協議,保證群眾增收。目前,該村已有120余戶村民參與種植黃茶,全村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

  “不用外出,在家門口就有活路幹啦,而且收入不錯。”不少村民説。

  “基地每年可提供3萬余人次的務工機會。採茶高峰期,一天有500多名村民在茶園採摘。”車國東表示,管護工作每天工資為120元左右,採茶工作則按數量計費,平均每人每天的工資為250元左右。

  現在,公司茶葉年銷售量達6000公斤,銷售額達1000萬元。産品由之前單一的黃茶品種拓展到中黃一號、安吉白茶、烏牛早茶等多個品種。(記者 顧海凇 范力 李允鳳)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