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黔西南: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2021-12-29 12:31:10  來源: 中國黔西南

  培育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黔西南州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鄉風文明建設的統一安排部署,各縣(市、新區)圍繞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鄉風文明這一重點任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整合現有陣地和平台資源,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着力在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上下工夫,構建文明鄉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

  形成整體聯動強大體系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民心工程。

  黔西南州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明確全州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組織體系和功能定位,按照《貴州省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全州實際,有序推進全州2個全國試點、2個參照全國試點、4個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採取按月逐縣(市)組織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的形式,加快推進全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步伐;做好建設工作“回頭看”,持續推進全州中心(所、站)建設進度。目前,全州已實現中心、所全覆蓋,文明實踐站建設數量超出省目標36%。

  望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羅金豆 攝

  同時,全方位打造文明實踐隊伍,充分發揮各縣(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結合黨員“雙報到”制度,科學配置“8+N”志願服務隊伍,建成志願隊伍2900余支,註冊志願者60萬餘人,真正實現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

  在興義市灑金街道栗坪社區,每天放學後,社區的新市民子女們就相約來到“青春課堂”,在“管理員”的陪同下,或看書、或做作業、或畫畫、或嬉戲,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不僅如此,每到周末,“青春課堂”還開設繪畫、舞蹈、音樂、書法等興趣類課程,由志願者老師為新市民子女上課,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

  興義師院志願者在“青春課堂”與學生互動。蒙仕蓮 攝

  “青春課堂”是灑金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重要板塊之一。為解決學校放學與企業下班不同步、新市民社區子女放學後無人照料的問題,灑金街道在村、社區一級,組建以“村(社區)幹部+西部計劃志願者+愛心人士”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伍,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

  “我們現在一點都不操心孩子,放學後他們自己就去‘青春課堂’看書、寫作業,不會做的還有專門的老師輔導,有時候喊他回家,娃娃還不願意走。”新市民黎家龍高興地説。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志願服務

  形成助推發展新活力

  堅持文明實踐與州委中心工作高度結合、深度融合、緊密配合,在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的同時,以新市民居住區為重點,打造特色志願服務項目,逐步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一站一品”新格局。

  “四個融入”服務模式,讓新市民搬得出穩得住。興義市灑金街道栗坪社區因地制宜,通過思想、服務、文化、氛圍“四個融入”,讓新市民迅速找到新家的歸屬感。以黨員志願隊伍為核心,定期召開群眾會、開展感恩教育,樹立“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思想;按照“樓棟就是網格、網格就是樓棟”要求,針對來自不同地區的群眾,開展多元化、規範化志願服務;注重節日文化和評比表彰,在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營造“比、學、趕、超”新氛圍、新氣象;將民族元素同黨建、文化、鄉愁等植入社區,將惠民政策、移風易俗、居民公約等編成傳統小調,讓群眾在自娛自樂中找到主人翁感覺。

  興義市灑金街道新市民居住區全貌。陳洪兵 攝

  “五色管理”服務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貞豐縣心安處新市民社區創新方式方法,通過“紅、黃、藍、綠、粉”五種顏色標識社區各類群眾。紅色標注黨員引領,發揮黨員“關鍵少數”作用,示範帶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紮實有效開展;黃色標注重點關愛,定期組織志願服務隊伍到留守未成年人、空巢老人家中開展服務;藍色標注特殊扶助,分類為殘疾人群等切實解決其具體問題;綠色標注能人帶動,發揮好搬遷人群中技術能手、能工巧匠“傳幫帶”作用;粉色標注典型選樹,通過文明家庭、好兒媳、好婆婆等文明示範戶的選樹,營造先進典型教育引人向善、向德、向美的良好氛圍。

  “六單一體”服務模式,為新市民辦好事辦實事。望謨縣以“四真四實”為載體,在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居住區積極探索建立“新市民點單”“站點派單”“志願者接單”“站點督單”“組織曬單”“新市民評單”的“六單一體”閉環服務模式,切實為新市民辦好事實事。通過“線上+線下”收集群眾需求,建立需求&賬,引導群眾點單;“支部+居委”共管,對群眾需求進行科學分類,及時派單;發揮社區志願者協調和街道統籌作用,內外齊辦、上下合力積極接單;定期跟蹤實事辦理情況,跟蹤問效問題辦理辦結情況,常態化開展督單;每月月底匯總新市民“點單”完成情況,多渠道進行公示,定期定點曬單;組織點單群眾通過現場評分、電話回訪等方式,對已辦理的實事進行綜合評價。

  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用

  形成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支撐

  民風淳,鄉村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不斷地通過文明實踐推動鄉風文明,教育引導群眾革除陳規陋習,進一步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以文明實踐強化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文明實踐站就在群眾身邊的優勢,依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資源、基層文化陣地等,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充分發揮黨員志願隊伍優勢,深入鄉村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實踐活動,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志願服務2.21萬場次,受眾230.5萬人次。

  以文明實踐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制定下發了《黔西南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管理辦法》,對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作出了具體要求。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組織體系,在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示範社區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積極發揮調度中心、培訓基地、評選平台作用,目前全州文明鄉鎮總佔比為91.84%,文明村總佔比為82.7%,均超過省級考核滿分指標,64個新市民居住區獲命名州級“文明示範社區”;州、縣、鄉三級聯創聯動機制逐步形成,“五大文明創建”制度化、常態化深入推進。

  民族村寨開展雙語講黨課。貞豐縣提供

  以文明實踐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按照《中共黔西南州委辦公室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黔西南州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 建設文明鄉風實施方案>的通知》三年規劃要求,廣泛徵集群眾意見,結合鄉土習俗,制定村規民約,目前全州1291個村(居、社區)都制定了符合本村(社區)實際的《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其中,堅決遏制陳規陋習蔓延勢頭。同時,結合今年“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針對主要存在的濫辦酒席、鋪張浪費、盲目攀比、封建迷信、環境衞生意識差等突出問題,科學設計“鄉風文明”志願服務項目,全州共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主體活動2853次,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在農村的全面開展。(記者 毛倪佳 通訊員 趙波)

[責任編輯: 吳雨]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