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黔西南州:鄉村振興正揚帆

2021-12-27 09:24:55  來源: 貴州日報

  入冬以來,冊亨縣冗渡鎮壇坪村一派繁忙。採摘蔬菜的群眾、開溝埋管的工人、轟鳴聲此起彼伏的工程機械、奔向粵港澳大灣區的車輛,共同構成熱火朝天的鄉村振興建設圖。

  “我們晴天大幹,雨天小幹,上下合力加油幹,確保年底前按時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冊亨縣冗渡鎮壇坪村黨支部書記王澤信心滿滿。

  今年以來,黔西南州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科學謀劃,分類實施,創新實踐,努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出實招,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

  聚力“五要素”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11月19日,省級科技特派員朱文華與相關技術人員一起,到望謨縣平洞街道壩奔村開展冬季澳洲堅果管護培訓,現場指導群眾開展冬季病蟲害防治。

  選派200名科技特派員赴基層開展農技服務,是黔西南州圍繞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要素”,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科技力量下沉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實施青年見習計劃,引導青年人才扎根基層,建成就業見習基地1個,招募“三支一扶”人員79人,已引進353名人才落地。同時制定實施《黔西南州重點人才五年倍增行動計劃》,先後選派200名省州級科技特派員、38名科技先遣隊員、匹配183名農業産業專家到産業發展一線服務,強化智力支撐。

  通過認真落實糧食生産安全要求,統籌推進農業生産,預計全年糧食總産量103.29萬噸,同比增長10%;持續發展十大特色産業,完成茶葉、薏仁米、食用菌等種植面積566萬餘畝,豬、牛羊出欄200余萬頭(只),家禽1441.43萬羽、禽蛋3.845萬噸;發展林下菌藥種植26.62萬畝,累計用工48.48萬人次;鄉村旅游産業提檔升級,全州今年獲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2個,同時持續開展鄉村旅游村寨、農家樂、客棧評級評定,群眾增收渠道拓寬。

  通過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宣傳文化陣地為依託,深入開展“四史”教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宣講、“移風易俗”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等,推動文明創建向“塑型、塑魂”並重轉變。

  及時編制《黔西南州“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化落實生態環境分區“三線一單”,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戶廁問題整改和村莊清潔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通過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對全州村(社區)排查出的86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整頓,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明顯提升。

  匯聚“三方力量” 推進協作幫扶見成效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165個村與廣東省惠州市企業、社會組織或村(社區)完成結對並開展實質性工作;惠州市注入東西部協作財政幫扶資金達3.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20個;開展消費協作,建設農特産品直銷點58個,銷售額逾20.6億元。

  匯聚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社會幫扶“三方力量”,黔西南州積極與廣東惠州開展密切對接互訪、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互派交流、開通興義—惠州直飛航線等,形成兩地“常走動、多溝通、快落實”協作機制,農村勞動力實現穩崗就業35805人;實施産業協作,引進企業53家,實際到位投資32.25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5296人;規劃打造8個産業園區,入園企業達29家,實際到位投資額11.36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7568人;建設、改造幫扶車間72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3454人。

  鞏固拓展與寧波市協作成果,簽訂了《寧波市人民政府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由惠州市繼續支持寧波幫扶項目中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新型協作關係構建形成。

  持續對接抓好中央統戰部、公安部、民進中央等5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投入幫扶資金1.34億元,協調社會捐贈2319.7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65個,消費幫扶3.41億元。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愛心公益活動等,爭取到東西部協作社會幫扶資金(含物資折價)6062.66萬元,“黔貨出山”渠道有效拓寬。

  創新體制機制 破解有效銜接難題

  在傳承與創新中全面布局,黔西南州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四逐四準”工作方法找問題促整改。創新扶貧資産“五抓五清”管理模式,抓排查摸底、做到底數清晰;抓産權界定、做到權屬清晰;抓運營管護、做到責任清晰;抓利益聯結、做到分配清晰;抓監督管理、做到處置清晰。扶貧資産管理進一步規範,持續發揮效益。

  今年9月26日,在率先探索實施“新市民計劃”、&&“1+13”配套政策的基礎上,搶抓國家批准黔西南州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計劃”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專項試點建設機遇,黔西南州將“新市民計劃”相關內容規範為36項地方標準並正式發布,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為2020年標準化工作十大典型案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更加規範,後勁更足。

  其中,通過持續優化農調扶貧險、新市民安居險、新市民就業險、防貧扶助險、農民扶助金“四險一金”制度,將“農調扶貧險”改為“興農險”,“防貧扶助險”改為“鞏固脫貧成色險”,形成了一套更為合理、更趨成熟的扶助制度,防返貧致貧成效更加明顯。至目前,全州興農險共計承保農作物111.25萬畝、畜禽26.43萬頭/萬隻/萬羽,累計理賠5311.42萬元;“新市民就業險”累計理賠1848人 572.57萬元;“新市民安居險”累計理賠290件173.34萬元;“鞏固脫貧成色險”累計理賠548件818.13萬元。

  “我們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開展7個省級和32個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探索創建黨建引領組織全面振興、以土地為核心的農村改革深化突破、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創新鞏固‘三個試點’,在此基礎上力爭成為鞏固脫貧成果、産業持續發展、鄉村振興‘三個示範’,爭取形成一批可借鑒、可推廣、可複製的示範樣板。”黔西南州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陳秀玲介紹,通過積極探索創新,黔西南州已初步積累了普安縣“五共四要”、冊亨縣壇坪村“四個三”工作機制等經驗。(記者 陳俎宇)

[責任編輯: 欒小琳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3376